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II目录西安工程大学简介........................................................................-1西安工程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3西安工程大学2011年研究生招生日程表.....................................-8西安工程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简表..........................-9西安工程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14001纺织与材料学院.............................................................-14002机电工程学院.................................................................-21003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26004电子信息学院.................................................................-30005管理学院........................................................................-36006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41007计算机科学学院.............................................................-47008理学院............................................................................-49009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50010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51参考书目.....................................................................................-53-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西安工程大学简介西安工程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纺织服装为特色,工、理、文、管、经、法、教等多学科、多层次发展,综合实力较强的综合性大学。学校位于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古都——西安,其前身为1912年创办的北京高等工业专门学校机织科,迄今已有近100年历史。现有专任教师11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和其他高级职称人员450余人(含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国家级优秀教师、师德标兵7人,突出贡献专家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8人;陕西省"三五人才"3人,陕西省教学名师、师德标兵、优秀青年教师9人;各类在校学生20000余人,15个学院、3个教学部,拥有西安金花、临潼两个校区(研究生全部在金花校区生活、学习、工作)。拥有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推荐权。学校195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研究生教育历史悠久。是国务院首批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及计划单列联合培养博士生单位。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在“十一五”期间,学校研究生教育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基本形成了以工为主,纺织服装为特色,工学、法学、文学、理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多层次发展的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现有计划单列联合培养博士点2个(和苏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联合培养),全日制硕士学位研究生学科专业38个(其中学术型26个,专业型12个);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非全日制)培养类别2个(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其中工程硕士培养领域11个);中外联合办学硕士点1个;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点9个。各类在校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1600余人。学校十分重视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建设。现拥有一支以全国著名的纺织材料专家、我校教授姚穆院士为领军人物的实力雄厚的导师队伍。现有博士生导师20人,硕士生导师400余人。导师在科研上先后承担了国家攻关项目、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创新项目2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50余项,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