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09-9-512009-9-52---------介绍钱钟书围城序围城介绍外人的评价钱钟书代表作鲁迅和钱钟书2009-9-53介绍--------钱钟书(1910-1998)钱钟书,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作家、学者。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5年留学牛津大学,1935年与杨绛结婚,有一女。曾任教于清华大学。他不仅是一位研究西方文学和中国古典文学成绩卓著的学者,而且是一位具有独特艺术个性的讽刺小说家,在四十年代就享誉文坛。作品有《管锥编》、《谈艺录》、杂文集《写在人生边上》、中短篇小说集《人兽鬼》。著名小说《围城》写于1944-1946年,先后被译成各国文字,得到非常高的评价。返回2009-9-54围城这部书禄版时的校读很草率,留下不少字句和标点的脱误,就无意中为翻译者安置了拦路石和陷阱。我乘重印的机会,校看一遍,也顺手有节制地修必了一些字句。《???》里删去一节,这一节原是郑西谛先生要我添进去的。在去年美国出版的珍妮·凯利(JeanneKelly)女士和茅国权(NathanK.Mao)先生的英译本里,那一节已省去了。一九八0年二月返回2009-9-55返回2009-9-56著名学者钱钟书的代表作,小说《围城》,是部学者小说,创作于1944-1946。作者通过主人公方鸿渐,一位徒有虚名的留学生,在爱情、事业、家庭等方面的经历,以机智的幽默、渊博的学识、辛辣的嘲讽,对当时社会种种丑恶的事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同时也道出了许多人生哲理。读它时,不自不觉地被它的文字、情节所吸引,爱不释手,很想一口气把它读完,越读越觉得有趣。那幽默的语句,叫人忍俊不禁;那讽刺的语句,令人拍案叫绝;而那揭示人生哲理的语句又令人深思。心情也就随着情节的发展而或喜或忧。小说中许多章节,单独地拆开读,没???任何的联系,可经过大师的一组织,自己的一品读,立刻就变得那么的精妙,那么的耐人寻味。如:"......鸿渐没法推避。回脸吻她。这吻的分量很轻,范围很小,只仿佛清朝官场端茶送客时的把嘴唇抹一抹茶碗边,或者从前西洋法庭见证人宣誓时,把嘴唇碰一碰《圣经》,至多像那些信女们吻西藏活佛或罗马教皇的大脚指,一种敬而远之的亲近......"返回2009-9-57钱钟书的"愤世嫉俗"不是把不合适宜的老祖宗的话东引西摘地说教;而是通过诙谐、轻描淡写的笔调,把个个读过几本书的所谓的知识分子的龌龊灵魂一一勾画出来。(1)"'--哼,高松年还要我写篇英文投到外国什志上去发表,让西洋人知道咱们也有牛津剑桥的学风,不知怎样,外国一切好东西到中国没有不走样的。'辛楣叹口气,不知道这正是中国的厉害,天下没敌手,外国东西来??件、毁一件。"有些人怀疑中国是一个大染缸,无论什么外来的东西放进去就变了颜色,这未尝不是事实。(2)"有时候一个人,并不想说谎话,说话以后,环境转变,使他也不得不改变原来的意向。办行政的人尤其难守信用,你只要看每天报上各国政府发言人的谈话就知道......"这是"言行不一致"的人的最好托词。返回2009-9-58(3)"那些学生虽然外国文不好,卷子上写的外国名字很神气,有的叫'亚历山大',有的叫'伊利沙白',有的叫'迭克',有的叫'小花朵'(Florrie);有个人叫'火腿'(Bacon),因为他的中国名字叫'培根'......"在语文水准日益低落的今天,这段嘲讽文字可说是现实最好的写照。(4)"高松年直跳起来,假惊异的表情做得惟妙惟肖,比方鸿渐的真惊惶自然得多。他没读话剧,是话剧的不幸而是演员的大幸。"这???讥讽人类假动作的方式,既生动又有趣。返回2009-9-59··返回2009-9-510一部好作品,至少应该在某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才能显示出作者的独特个性和品质。比如契诃夫的作品辛辣幽默,带着"含泪的微笑";欧·亨利追求精巧的构思;茨威格擅长描写女性......《围城》所表现出来的是钱钟书的学者式的幽默讽刺。钱钟书的笔调和鲁迅的截然不同。鲁迅用的是锋利无比的匕首,一触见血,给人一种鲜血淋漓的感觉;钱钟书用的是尖锐的长针,乍看之下,对患部没什么用,但像针灸似地对准医疗部位刺下,刺得深,刺得透,一疼之后便觉舒畅无比,让人被刺得心服口服。鲁迅严肃地对待问题,钱钟书漫不经心地提出问题,但抨击人生病态,笑骂人性弱点的用心都是一样的。2009-9-511黑格尔认为:一切精神活动的目的都在于使人的主观意图与伦理世界和???然界的客观规律的结合,即它的自由,并且成为有意识的。由此可见,艺术的使命在于与现实调和,如果不能调和,则遁入其身。按照黑格儿的观点,对现代人来说,出路只有一条,即到主体的内心自由中寻找避难所。作为艺术,应该有各种表达其意义的手段,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亦不同。"《围城》比任何中国古典讽刺小说优秀,"这是夏志清在《中国近代小说史》对《围城》一书的评论,我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