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古代书画教案背景1、学科:初中美术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①收集书法作品(教师的、同学的、书法爱好者的、挂历上的、报刊书籍上的等);②利用微机课、历史课寻找相关资料资料;与爱好书法人交流,听他们对书法的理解与心得;4、书法工具(笔、墨、纸等)等。二、教学课题:认知目标:通过欣赏,初步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点及个书体的基本特征;技能目标:通过欣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地能力;通过讨论、分析书写体验初步掌握中国古代书法作品的思想内涵、艺术特点,掌握各书体的字体特征。情感目标:通过欣赏、评述,培养学生对传统书法艺术和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三、教材分析教学内容:苏少版第十四册第十课《中国古代书画》——书法教材分析:书法是中华民族最为优秀和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教材在第十课《中国古代书画》中的第一课时关于“书法”的教学,其以汉字书体特点的变化为主线,通过一些图片展示了各书体的代表作,让学生大致了解中国书其以汉字书体特点的变化为主线,使学生大致了解中国书法发展演变地大致脉络。各种书体代表作品的介绍,帮助学生对汉字书体的变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爱国热情。学情分析:初中年级学生介于小学与高中之间,对于事物的理解少了一部分天真和幼稚,却又没有高中学生的理性思维地能力,尤其是七年级的学生,刚刚离开小学的那种童真地氛围,想表现地成熟却又保留了极强的好奇心。同时,在小学学习了汉字唐楷(欧、颜、柳、赵)部分书体的学习,自认为中国书法艺术已知一二,而对其他书体(篆、隶、草)心存疑念。因此,让学生通过欣赏老师、学生、网络展示及其他作品,再自己动手书写一番,更有真实感、更容易引起学习兴趣。教学重点:不同书体的特点与演变。教学难点:不同书体的特点与演变。四、教学方法本节课教学综合运用情感创设、设疑探究、讨论分析、书体对比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调动学生在小学的书写经验与好奇心,使学生自觉形成书法艺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相联系的深刻认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人文情怀。五、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殷商时期古人在牛骨与龟甲上刻字地过程一小段视频。【百度搜索】:《文字的起源》中国甲骨文部分(HYPERLINK"http://tieba.baidu.com/p/1201280327"http://tieba.baidu.com/p/1201280327)学生欣赏,教师提问:这是现代人吗?联系历史课本,你能说出是时期的人类吗?这些人在干什么,看他们的动作与工具,你能想到他们在干什么吗?学生讨论,尝试回答。教师归纳:殷商时期的古人类,他们在牛骨、龟甲上刻“字”。教师出示课题:第10课永恒的魅力中国古代书画——书法互动探究引言:看来刚才我说视频中播放地是古人在刻字,大家在心里不一定都认同,或者不一定全理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中华文明中一大艺术成就——“书法”吧。学生对书法的理解与认识请每组学生中的一个代表到讲台前展示自己在课前收集准备地书法作品,并尝试介绍自己对这幅作品的理解。教师提示:作品的字体,文字内容,并直接朗读该内容。(学生展示地基本都是欧、颜、柳、赵的楷体书法作品、少数行书。)提问:1、你认为这些字体美吗?能说出美在什么地方吗?2、这些字体与我们日常见到地汉字有区别吗?你大概都认的吧?3、那么中国的汉字是不是就这些字体呢?学生分组讨论,代表表述。在情境中分析讨论,明确各种书体的基本特征与艺术特色引言:我们一起到校园里看一下我们的校园文化吧。教师在多媒体上播放课前用DV拍摄的校园文化:校门:赣榆县柘汪中学(铜板行书陈风桐书图1)——习礼仪(小篆石刻苏宁书图2)——海纳百川(隶书侍发金书图4)——天行健(石刻魏碑黄来宾书图3)——心迹双清(篆书王其志书图5)——千里黄云(行草付涛书图6)——明德至善(楷书石刻)——画廊、师生书画展室地软硬笔书法作品等。说明:图片太大,设计不能上传,没有放上教师边播放边引导学生注意欣赏各种书体。同时,在黑板上用楷体写出篆、隶、草等文字内容。提问:1、这些都是我们身边存在地校园文化,那么这些文字是不是都是汉字?2、你能区别这些文字字体在结构形成上有什么不同吗?也就是说各种书体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各组代表陈述本组集体的理解结果。总结书体特征理解书体演变脉络教师运用网络,查找各书体特征介绍,并链接其代表作品。【百度搜索】:(1)《大篆》HYPERLINK"http://www.51240.com/dazhuan_8dj__cidianchaxun/"http://www.51240.com/dazhuan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