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少”四“多”,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两“少”四“多”,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doc

两“少”四“多”,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两“少”四“多”,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语文,是我们的母语,语文教学,是有关我们母语的教学。按常理来讲,母语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应该是最容易学的。因为,我们处在母语的环境中,每天的交流、沟通,用得最多的,就是我们的母语。但是,现在却存在着一个问题:费时、低效,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成为众矢之的。如何改变现状,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成为现在语文研究的热点。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我来谈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课堂少讲,把时间还给学生。教师讲得太多,就会剥夺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这个资讯爆炸的时代,教师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少讲”并不是绝对的,而要根据不同学生、不同学校而有所不同。例如:少重复课文的内容。对于初步具有阅读能力的孩子而言,一篇课文学生基本都能读懂,并了解课文的内容。但很多教师却花了太多的时间在内容探究上,或者对课文的人文内涵做过多的挖掘,指望一篇课文就能让学生具有某种精神品质,这样的阅读教学是低效的,也容易挫伤学生的阅读兴趣。课上多练,提高语文的实用性语言是一门工具,需要多加练习才会熟练。识字、写字、阅读、作文都是如此,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掌握。目前语文课堂上教师讲得过多,一节课都是教师说、学生说,让学生没有太多练习的机会。而同时教师喜欢把课堂本应完成的练习布置成家庭作业,让学生失去了读书的时间。语文课要向数学学习一些方法,多给学生时间运用的机会。例如,低年级的写字、中年级的拓展阅读、高年级的快速阅读。很多学生都配有练习册,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题目让学生当堂练习,让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做完练习后,最好能当场订正,让学生迅速反馈知识。三、学后多写,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只靠理解和感悟是不能形成的,还必须有大量的语言实践。要提倡学生“自读、自查、自写”;提倡学生“说课”—说内容,说体会,说感悟;提倡学生“写得出”—写内容,写要点写心得,写真情。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欣赏语言和判断语言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是集对语言的理解、吸收、内化和运用于一体的综合性训练,是阅读能力的迁移。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扎扎实实地落实这些练习,通过运用,及时地把学生储备的语言由消极的转化为积极的。写的内容可以包括如下这些:一,随堂的小练笔,以达成课和写的结合;二,实用文的写作,例如请假条、通知、计划。这部分内容在语文教材中出现得不是很多,需要给学生补充;三,当堂的快速作文。快速作文是训练学生迅速构思、迅速行文的作文形式,在一定压力进行的作文,对学生参加语文测试也有帮助。巴金也曾说:“只有写,才会写。”四、课外少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这里的“做”是指单纯的重复性作业。国际上的学生阅读素养研究表明:学生用在做练习上的时间越多,阅读能力反而越低。学生如果在课堂上能完成练习,则在课外不用布置太多家庭作业让学生做。教师让要让学生多做一些创造性的、运用性的练习,学以致用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五、多读经典,培养良好语感这里的“读”是指大声朗读。汉语的特点之一富有音乐性,大声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给学生对推荐一些经典的古诗词朗读、背诵,而不必局限于教材中的古诗词。还可以推荐儿歌、儿童诗、美文(如泰戈尔和纪伯伦的作品)。但是,“四书五经”等传统典籍,因为不适合学生的理解能力,我只是让学生接触,不提过高要求,能背最好,能读也不错,不会读爱听别人读也是可以的,听多了自然就有语感了。六、课外多看,提高语文能力“多看”是指课外的大量阅读。语文能力提高的最重要途径是大量阅读,而最受孩子喜欢并对孩子最有效的读物是儿童文学作品,例如图画书、儿童小说、童话、科普作品。在指导课外阅读方面,我非常关注儿童文学出版的情况,从网上多了解一下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目,并经常买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给学生推荐。学生的年龄越小,课外的阅读越需要指导;学生年龄越大,阅读趣味开始发生分化,我们反而要尊重学生的阅读选择。因为过多的干涉,反而会挫伤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教学的道路不是一路平坦的,我们任重而道远。在我们的教学中,要经常问问自己:我的教学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发展语文能力?我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作业布置是否有效?我们常常思考这样的问题,有助于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在课堂上做最有效的事情,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课堂实效性。胡海平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