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监管腐败行为分析.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证券监管腐败行为分析.doc

证券监管腐败行为分析.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证券监管腐败行为分析【摘要】本文从监管者的腐败行为出发,分析了监管者的心理特征,并构建了上市公司与监管者之间的博弈模型,以期为政府治理证券监管腐败行为提供借鉴。【关键词】证券监管者腐败行为上市公司腐败,是指违反社会公认的准则和规则,利用与公共利益需要相关的权力谋取个人或小集团利益的行为。证券市场腐败则第一刺激是指,证券监管主体违反证券市场公认的准则和规则,利用与反反轮不认同认同馈馈公共利益相关的权力,通过市场运行的某些环节谋取个人或循环小集团利益的行为。无腐败动机产生腐败动机负强化正强化谢平、陆磊(2005)对我国金融腐败的调查数据显示,接近无腐败机会有腐败机会遭到查处没有查处四分之三(71.5%)的证券机构认为证监会的处罚存在弹性,同时近90%的券商认为证券监管透明度低,与此相对应的是等待时机实施腐败行为券商对自身不规范交易行为的坦言不讳:88.8%的券商认为证监管者的腐败行为模式券市场操纵行为很严重,其中有一半人认为目前情况已经有所收敛;82.5%的券商认为证券机构存在为企业进行包装等行1.监管者的不正当需要产生腐败动机。需要会直接产生为;近四分之三的券商坦承内幕交易的普遍性。这充分说明我行为动机,但不是所有的需要都会如此。人的需要是极其复杂国金融腐败现象比较普遍。的,而且经常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因而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场在证券监管腐败行为中,作为行贿者,上市公司存在两类合所表现出来的需要的强烈程度也各不相同。那些一时不迫行贿行为:一是为开展新业务而不得不承受监管当局的设租切、不强烈的需要,甚至还未被自己意识到的需要就不可能直盘剥(胁迫);二是为了对自己的违规行为寻求监管庇护而进接转化成行为的动机。对于监管者来说,他们对腐败对象(如行的主动行贿(共谋)。监管者的受贿行为也相应分为两类:一金钱、物质享受等)的需要尽管也客观存在,但在正常情况下是通过设租进行的贪赃而不枉法的行为,即行政审批中的受并不是最迫切的,所以要使这样的需要转化成强烈的动机,就贿行为;二是通过收取贿赂而进行的贪赃枉法行为,即保护违取决于外界刺激。规公司以获取个人好处。证券市场上的监管者的腐败行为主2.外部刺激诱发腐败。由于腐败对象的刺激(诱因),要包括:淤监管者在行政审批中的设租行为;于监管者在行政监管者对某种需要会逐渐强化,从而形成相应的腐败动机。在处罚中的自由裁量权弹性过大;盂监管者在日常管理中的受形成某种腐败动机之前,监管者会对其刺激物进行权衡,并通贿行为。过期望收益与实际收益的比较、收益与风险的比较等进行认监管者的腐败行为使得违规操作的机会成本急剧降低,同与否的判断。如果实际收益与期望值相符,且收益远远大于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在监管者存在腐败的情况下很少能被查风险,那么就可能取认同态度,从而形成相应的腐败动机;反出,或者是查出后也不会受到严惩处罚,因而上市公司在利益之则采取不认同态度,则无法产生腐败动机。最大化的目标下会选择违规操作,做出非理性的选择。3.制度漏洞、监督弱化使腐败动机转化为腐败行为。腐一、监管者心理特征分析败动机产生之后,监管者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找实施腐败行为心理学认为,社会动机(动因和诱因的总称)是引起社会的机会。在法律法规、内部控制机制完善且监督力度大的情况生活主体达到一定社会目标的内在动力,它隐藏在人们行为下,腐败者无机可乘。然而,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背后,是引起人们行为活动的直接原因。人的各项活动是在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相关的制度还不完善,从而有很多可乘之动机的指引下朝着某一目标进行的,因而监管者的腐败行为机。特别是对于腐败动机极其强烈的监管者来说,在机会不充也可以认为是监管者在腐败动机的推动下而产生的。监管者分的情况下,甚至会人为地创造机会。所以,如果制度不完善,的腐败行为模式如右上图所示。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同时周围环境也有利,监管者就会利用阴窑38窑财会月刊渊理论冤援鄢手中的职权谋取个人私利,甚至不择手段侵害国家和他人的P=C衣[(E垣A)(1原P)]VD利益。(2)给定监管者进行稽查概率为P的情况下,上市公司C4.满足感、外部查处对腐败行为的影响。腐败行为目的进行违规操作和正常经营的预期额外收益分别为:达到后,一般来说一定时间内都会有一种满足感。如果在相当违规操作:仔=(E原D)PP垣(原A原L)P(1原P)垣(E原3CDCD的时间内相安无事,腐败者会增强对自己的信心,并纵容自己D)(1原P)P垣E(1原P)(1原P)。CDCD的私欲进一步膨胀,产生新的需要,同时使通过实施腐败行为正常经营:仔=0。4来满足需要的动机得到正强化,如果遭到查处,则腐败者得不当仔=仔时,上市公司达到博弈均衡,此时监管者的最优34偿失,会对其贪欲产生负强化作用,进而会校正自己的需求,稽查概率为:鄢弱化不良动机。实际上,腐败是不可能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