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义时代的节日文化.doc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消费主义时代的节日文化.doc

消费主义时代的节日文化.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消费主义时代的节日文化2012年09月30日13:38来源:HYPERLINK"http://www.cctv.com"\t"_blank"中央电视台央视网特稿一年又一年,又逢中秋。中秋节成为法定节假日后,人们的期许增多了,但现如今,人们又不禁感叹,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离我们渐行渐远。无论是中秋、端午,还是过年,人们总觉得很难再深切品尝传统的味道了,端午节、中秋节成了“粽子节”、“月饼节”。这个时代,食物和礼物成了节日仅存的符号了吗?中国传统节日原本内涵的消解是普遍性的现象传统节日是什么?几乎所有的传统节日都有深切的文化渊源,中国传统的主要节日,最早可能源于四时之祀、神鬼之祭,源于古代民族对与岁时、农事、人文等有关的天地日月、四时变化、神鬼祖灵等的崇拜。这些节日大多以神话演绎,大部分传统节日,都与祈祷、祭祀、占卜等有关,并且有相应的饮食文化和娱乐活动,这些都是传统节日的符号,而节日就是各种类型的符号的集合体。不难发现,所谓节日传统的内涵是动态的,是随着时代在变化的。很多传统节日到现在还占有一定的位置,如中秋、端午,不必赘言;也有不少虽然保留着名字,但已无更多节日内涵,主要作用仅限于表示时令,如冬至等,宋王懋《野客丛书》记载:“国家官私以冬至、元正、寒食三大节为七日假,谓前三后四”,今日冬至较之宋代的重要性,已经大相径庭了;还有一些节日,只存在古籍之中了,宋陈元靓《岁时广记》载,正月五日“扫聚粪,帚人未行时,以煎饼七枚覆其上,弃之通衢以送穷”,“正月晦日,以芭蕉船送穷”,这个已经消失的节日被称为“送穷日”或“迎富日”。自鸦片战争至今,虽然历史跨度不长,却是中国受远离本土的西方经济、文化等影响最为深刻的时代,节日文化也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变化极为明显。现代化道路上的国人,不禁感叹,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端午节、中秋节成了“粽子节”、“月饼节”,传统节日似乎只剩下外壳,传统文化符号所剩无多。西方文化的冲击?并不准确,圣诞节也在“背离”传统节日的传统的消解,究其原因,很多观点将其归咎为西方节日文化的“入侵”:人们越来越偏爱“洋节”,故而传统节日被冷落。这么推论有一定道理,毕竟圣诞节、情人节这类“洋节”的受众越来越广。但是,必须注意到,对西方人来说,现在的圣诞节等节日,同样也在被消解着传统。十四世纪,罗马主教宣布在12月25日庆祝耶稣诞辰,从那时起的大部分时间,圣诞节都是具有浓厚的宗教气息的节日,甚至略带严肃性,互赠礼物也不是传统;早期的圣诞节,与现代契合的最多是家人团聚。直到19世纪,一些人将这个节日改造成一个注重互赠礼物的家庭内部聚会,于是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了购买礼物,这使得庆祝圣诞节的方式产生了“戏剧性”变化。1867年,纽约梅西百货公司第一次在圣诞前夜开张到午夜;1874年,梅西公司第一次在橱窗里设置了圣诞主题展品,而后其它商家纷纷效仿,类似的圣诞促销手段和活动就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与中国人感叹中秋节成了“送礼节”类似,西方也有呼吁圣诞节回归传统的声音。起源于加拿大的“圣诞无购物运动”,号召人们在圣诞节期间不购物,或只购买少量必需的物品——此举旨在挑战并试图改变过度消费的生活方式,这个运动现在已经扩展到几十个国家的民间,其中一位支持者说:“我们制造了太多,买了太多,又扔了太多,而圣诞节的商业销售只能使这种情况更加糟糕,我真的不知道如何从中脱身。”消费主义的时代,不管中外,传统节日都在成为刺激消费的符号节日在变化,但节日的符号属性不会变,只要节日还在那里,它就是为了表达什么而存在。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所有的传统节日都在现代化过程中,被赋予消费主义的符号。西方现代化的脚步早于中国,多已经进入后现代主义时代,他们的圣诞传统内涵被消解也更早,“洋节”到真正较广泛影响中国时,消费主义已经是圣诞节的重要符号了。中国的传统节日,也如西方圣诞节等,同样走着被消费主义符号化的路径,所以西方文化的“入侵”只能说是外部表象,更加具有决定性的是现代化和消费主义潮流。按照西方现代化发展脉络,现代化过程中,前现代化时期,由于工业发展水平制约,传统的以节俭、朴素等为特征的消费观念、相应的消费物品和消费方式占主导,当社会逐渐进入后现代主义时代时,就会由以生产为中心向以消费为中心转变。这个时候人的主体性地位与价值往往被消解,符号成为了统治时代的工具,法国社会家让?鲍德里亚认为消费主义正是一种后现代化的现象,消费主义时代已经到来了。消费主义消解着传统,但又再重构节日文化内涵。消费主义的时代,节日被赋予浓厚商业色彩的标签,但这不是影响的全部。消费社会的文化理念,一方面的确在消解着文化传统,商业性更多地替代节日的传统内涵,另一方面实际上又在重构着传统,让传统焕发出新的内涵。人们感慨年味变淡,但很少有人注意到,现代社会,人口流动性的增大,反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