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坍塌事故与媒体监督坍塌事故与媒体监督2005年12月6日,因弊案层出而广受关注的台湾高雄捷运又出问题,位于市中心的工地突然坍塌,出现宽达50米的大洞,南北交通受阻。事发后,通过新华网、中新网、中国台湾网等渠道,台湾媒体的大量报道迅速传到大陆,相关文章的标题辑录如下:《台高捷塌陷事故未平息再爆承包商偷挖隧道黑幕》;《高捷坍塌大洞已填平又有爆料指称工程偷挖隧道》;《台高捷工地12小时四次塌陷市长15小时后才出现》;《高捷工地12小时内4次塌陷,市议员要事情真相》;《选后仍不平静高雄捷运又坍塌阿扁仍闷声“补洞”》;《谢长廷立院拜会王金平,蓝委吁重视高捷塌陷》,等等。单从前文列举的报道标题,高雄路面坍塌的真相已大致一目了然。如果没有台湾媒体的仗义执言,人们不可能知道高雄路面坍塌事故的背后,还隐藏着那么多政治的、社会的黑幕。黑幕被揭,在野党、民意代表、广大民众同声斥责,在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下,贪婪的政客和奸商逐渐浮出水面。在这一事件中,台湾媒体因敢于担当自己的社会职责而受到尊敬,它们是赢家;如果能吸取教训悔过自新、及时革除毒瘤,台湾当局也会从中受益;而从中受益最大的,是台湾社会和台湾人民。这,也许正是舆论监督的真正意义之所在。巧合的是,就在台湾高捷工地坍塌事故发生后不到一个月,今年1月3日,北京东三环京广桥附近也因污水管线发生漏水事故,导致路面坍塌,公交改线。同样是不幸的事故,我们的媒体虽然做了大量报道,但与台湾媒体有关高捷工地坍塌事故的报道相比,其报道内容、标题和视角却全然不同。迄今为止,我们尚没有证据怀疑北京的路面坍塌事故有什么“内幕”,媒体刊发的有关方面的解释理由似乎也成立。但是,这毕竟是一次影响较大的事故,对此这次事故,地铁、污水处理等部门各自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北京市建委、与之相关的领导应该承担什么责任?污水管破裂,与建筑材料、与工程设计和施工有无关系?如何避免此类事故再次发生……诸如此类的深层次问题,新闻传媒理应加以追问。然而翻遍各大媒体的报道,几乎都未着一字。出现在版面上的,更多的是“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分管领导“赶赴现场指挥”、“各方积极配合,市民们的生活秩序保持正常”之类的话语,还有什么“附近居民普遍表示能够理解”之类的注脚,等等。职责所系,出现了事故领导就应该高度重视、就应该立即到场、就应该组织有关部门立即采取措施抢修,这本来不应该是什么新闻,不这么做才是新闻!但这种不是新闻的“新闻”却成了我们事故报道的公式——本来是一件坏事,一报道反而成了好事,你好我好大家好皆大欢喜。如果碰巧涌现出一两位奋不顾身的英雄,事故还会演变成感天动地的“壮歌”。事故教训、责任追究乃至事故本身,却在一片赞扬声中由大化小、由小化无,悄然隐藏起来,乃至遗忘于脑后。这种“坏事变好事”、“悲剧变喜剧”的报道,岂能杜绝坏事、悲剧的再次重演?同样的坍塌事故,海峡两岸传媒的报道差异,折射出媒体社会责任感的差异。但愿我们的媒体能够认识到,作为社会公器的新闻媒体,必须以客观、公正、全面、深刻为要旨,如果不能担负起监督政府、反映民声、推动社会进步等使命,便是天大的失职。------------最新【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