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反思.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金融危机反思.doc

金融危机反思.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金融危机下美国反思罗斯福新政以实现经济复苏对罗斯福新政的反思,在历史学与经济史学界并不一定是主流,但在社会舆论与经济政策的制定上,影响却日渐增加。八十年过去了,1929年的经济危机以及随之而来的大萧条依然在美国人的集体心理中投射着浓重阴影。2008年的金融危机一爆发,大萧条的幽灵随即在整个国家徘徊,给脆弱的金融链条更多锤击。金融风暴中当选的奥巴马可谓是临危受命。上台伊始,他就表示要步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新政”的后尘,来一个“新新政”:推行凯恩斯主义政策,以大规模国家干预来带动经济复苏。在社会政策方面,则要进一步摈弃传统的自由放任社会,仿照欧盟国家的高福利与高税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思想界在最近两年里对罗斯福及其新政给予了新的关注。一批关于新政研究的书,如阿米蒂·什莱斯的《被遗忘的人:大萧条的新历史》、H.W.布兰茨的《本阶级的叛徒》、李亚奎特·阿哈麦德的《金融列王记》、托马斯·迪洛伦佐的《资本主义如何救了美国》、伯顿·弗尔森的《新政还是苛政:罗斯福的经济遗产如何伤害了美国》等,不仅学术界的人读,在民间与政府官员中也颇为走红。不少新著作以及大批关于新政的评论试图就这段历史做翻案文章。集中的几个问题是:大萧条的起源是政府干预太少还是太多?罗斯福的新政是解决还是拖延甚至是加深了危机?美国最后是怎样走出大萧条的?重温这段历史对今天有什么启示?过去对新政的评价已为人所熟知,本文着重介绍唱反调的新观点。这类看法在历史学与经济史学界并不一定是主流,但在社会舆论与经济政策的制定上,影响却日渐增加。大萧条的起因1929年随着股票市场大崩溃而到来的经济危机,起因过去多被归结为一次大战后二十年代的自由放任经济、低税收推动的贫富分化而导致市场需求不足、以及过时而僵硬的金本位货币制度。罗斯福的前任胡佛总统被批评为坚持自由资本主义、阻止政府介入经济,从而导致经济自危机转为萧条。可是一些学者在研究过胡佛时代的政策之后指出:胡佛政府在股市危机之后采取了一系列史无前例的政府干预政策,包括在工资、关税、价格等方面进行立法。例如,胡佛采取的第一批应对措施中,就包括要求雇主不孟骷豕ぷ剩?因为他相信保持工资水平能够维持甚至刺激市场需求。可危机是世界性的,市场需求仍然不断下降。在这种情况下,雇主无法削减工资,就只好裁员,失业率而因此大增。到1933年罗斯福上台时,全国失业率达到25%。政府保护农业的措施同样遭到惨痛的失败。一次大战结束之后,欧洲对美国农产品的需求连年下降,导致农产品价格暴跌。胡佛政府试图以国家购买剩余农产品——特别是棉花和小麦——的办法来保持价格,结果反而造成了更多的生产过剩。农民们纷纷涌去种植有政府补贴的作物。政府将五亿美元的拨款花光后,这个计划不了了之。国家在对外贸易上的干预措施更是一场灾难。1930年6月,不顾一千多名经济学家联名反对,国会通过法案,对进口货品大幅度增加关税,最高税率达59%,这是美国历史上从没有见过的。这种做法非但没能保护美国工业,反而引来世界各国的报复。各国纷纷筑起关税壁垒,世界陷入了更深的经济危机。这个关税法案被认为是胡佛政府最大的败笔。胡佛在任期间大幅度提高了税收,同时将政府支出增加了六倍。在增加公共工程的同时,联邦政府组建了金融复兴公司,向濒临破产的银行和铁路公司提供救助,那些经营还过得去的公司则得不到这样的优惠。最后,该破产的公司破不了产,本来有能力复兴的公司也兴旺不起来。这一系列历史记录导致一批思想界的人得出了结论,认为胡佛政府的干预使得本来是市场经济中正常的起落演变成一场大萧条。也就是说,大萧条的灾难不是起源于政府管得太少,而是太多。新政是否拖长了危机持上述观点的人进一步认为,罗斯福政府的政策令本来应该结束的危机拖延了八年。如果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按照罗斯福的道路,美国很难走出萧条的低谷。更激烈的批评者甚至觉得罗斯福从根本上就是个崇拜大政府和强权的人。历史记录表明,罗斯福在上任之初并没有明确的经济政策。他身边的人后来回忆说,新总统的作风就是什么都去试试,如果不行就换个办法重头再来。但其核心思想,就是政府大规模介入经济事务,在经济中起主导而不是辅助的作用。不到两年后就被最高法院判定违宪的《国家工业复兴法》(以下简称《复兴法》)是第一任罗斯福政府新政政策的核心。这部在1933年6月通过的法律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在各行各业中制定“公平竞争守则”,对产量、价格、工资、工时进行约束。违反守则者,轻则罚款,重则入狱。第二是允许甚至鼓励劳工组织工会与雇主谈判,以争取更高的工资和福利。第三是大规模修建公共工程,由国家而不是私营企业来管理。《复兴法》的目的,是要实现高工资、高物价、低竞争。的确,罗斯福意识形态上带有那么点社会主义的色彩。在与胡佛竞选时,他多次攻击美国的企业被控制在极少数人(他随口说了个五千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