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教案(新版多篇).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信息技术教学教案(新版多篇).docx

信息技术教学教案(新版多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信息技术教学教案(新版多篇)[寄语]信息技术教学教案(新版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打印机。2、知道打印文档的步骤。技能目标:1、能在Word中输入计划书。2、熟悉Word的编辑环境,对计划书进行编辑。3、利用Word的打印预览功能,预览打印效果。4、能把输入的计划书用打印机打印出来。情感目标:通过输入、编辑、打印计划书,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二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在Word输入计划书,并进行编辑。教学难点:利用打印机把计划书打印出来。三、教学准备1、调试好局域网,学生的计算机都能通过“网上邻居”进行相互访问。2、每台计算机的标识要规范,便于学生能相互知道各自的计算机名称。3、在电脑室中至少准备一台打印机,最好是激光打印机,以供教师演示时用及让学生把编辑好的计划书打印出来。4、一份编辑好的计划书范例。四、教学建议建议课时:1课时。本课是把上节课第一次编委会讨论的编辑计划书,输入到Word中,进行排版美化,通过打印机把计划书打印出来,每人一份,以使编辑组内的每个编辑明确编辑的内容及各自承担的任务。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文字输入技能,同时已经掌握Word排版的基本技能,如插入艺术字、剪贴画、设置字符底纹、字体颜色等。对编辑计划书的排版美化,不必强求一律,要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相关排版技能,排出个性化的`计划书,鼓励学生大胆的创新,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把计划书打印出来是本节课的难点,如果全部在课堂上打印出来,时间上不可能;在课堂上可以每组打印一份,其余的,可以安排在课外,也可以让学生到自己家里打。在WORD中打印文件时,应先设计纸型的大小。如果不按实际的纸张大小设计纸型的大小,电脑是按默认的纸型大小打印,结果打印在实际的纸张上,与在WORD中看到的会不一样。打印机因型号不同、品牌不同,打印机的使用方法也会有不同,因此在本课时中教师主要讲解在Word中打印文件的方法,对打印机的使用方法只要学生稍加了解就可。在电脑室里最好有一台激光打印机。对已经完成本课任务的学生,还可以引导他们通过上网,搜索有关Word排版技巧的文章或打印机方面的内容,了解更多相关的知识。五、练习实施建议随堂练习1:本课的任务就是把计划书编辑并打印出来,随堂练习1就是本课的任务,对未能打印出来,可以安排在课外,如学生家里有计算机和打印机的话,可以让学生自己回家打印出来。随堂练习2:本课操作的自我检查。学生可一边操作,一边完成该练习。也可以布置在课后让学生完成。随堂练习3:为操作熟练的、已完成本节课任务的学生准备的。可以进一步巩固本课的内容。信息技术教学教案篇二教学目的:1.了解机器人的基本定义和主要分类。2.了解机器人的主要发展方向。3.以知识普及为主线,引导学生理解机器人的涵义。4.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了解机器人技术及其发展方向。5.接受高科技的启发,学人所长,并与同学们一起交流感受。6.感悟机器人与普通信息技术手段的不同之处。7.独立思考,理解机器人的特征。教具准备:1、多媒体机房。2、极域教学系统。3、相关图片、课件。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认识机器人,了解机器人的定义和起源。2.难点:理解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和基本特征。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影嘛?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部电影,请同学们欣赏。(播放《终结者》片断)这就是我们平时听说过的“机器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机器人的世界,研究有关“机器人”的知识。(学生回忆有关机器人的印象,讨论并感受机器人的魅力,领略其中的涵义)(板书课题)二、确定主题师:通过初读教材,你最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呢?①什么是“机器人”?和人有哪些相似和不同的地方??②机器人有哪些分类?③机器人有哪些应用?④你的生活中,有机器人吗?请举例说明。⑤(可将学生的原话,板书在黑板上)师生共同讨论(结合实物机器人或图片进行讨论)。三、小组讨论教材中提供了很多机器人的内容,同学们想想,你认为机器人有哪些种类呢?教师参与注意事项:(1)根据不同的学情,采用弹性的方式,可以研究一个问题进行一次全班交流,也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最后交流。(2)着重引导大部分同学进行发言。(3)正确处理讨论中出现的争论,随时捕捉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给与表扬鼓励。方向一:以应用为导向。方向二:以功能为导向。方向三:以原理为导向。四、展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1)点评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2)分析讨论结果。(3)对于不统一的问题,教师阐述自己的观点,注意: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4)认真倾听、分析研究学生发言中的实质,把讨论引向深入。(5)控制好讨论的时间。设计意图:学习过程让学生分步走,给学生以梳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