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滇池水葫芦生产30万吨.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利用滇池水葫芦生产30万吨.doc

利用滇池水葫芦生产30万吨.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利用滇池水葫芦生产30万吨/年生物有机肥和长效缓释肥项目简介一、项目背景滇池作为云贵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其治理牵动着每一个人的神经。“十一五”期间,随着滇池流域工业、生活、农业污水全面收集处理,入滇河道“158”综合整治,环湖生态建设,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生态清淤及节水工程等“六大工程”的建设并发挥作用,滇池杜绝外源污染控制、杜绝污染增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水质继续恶化的趋势得到了遏制,滇池水体正向好的方向转变。去除滇池内源污染、减少水体中的氮磷等存量污染物,成为当前滇池治理的重要工作之一。而在滇池草海、外海主要入湖河口等污染水域圈养水葫芦,是湖泊内源污染削减的有效措施之一,对实现滇池水质的好转具有重要意义。水葫芦是吸收水体中氮、磷能力最强的水生植物之一,在有效控制生长范围、做好管护、机械化采收及资源化利用等前提下,进行大面积圈养水葫芦,可通过水葫芦生长吸收和浓缩水体中的氮、磷等富营养化物质,再通过机械化采收,制作有机肥实现资源化利用,可达到去除水体内源污染的目的。试验证明,1吨水葫芦平均每年可以吸收约1.5公斤氮,0.4公斤磷,在种植面积不超过50%的情况下,不会影响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同时还会抑制蓝藻的生长。”正是基于水葫芦在清除滇池内源污染方面的巨大潜力,昆明决定将“规模化圈养22平方公里水葫芦和资源化利用”作为2011年滇池内源污染治理的四大举措之一,实施了“滇池水葫芦规模化圈养和资源化利用”项目。目前,昆明已在滇池草海、外海及入湖河口水域圈养了22平方公里水葫芦,加上各县区在入湖河道内圈养的4平方公里,面积已达到26平方公里。按照可研显示,草海和外海圈养的22平方公里水葫芦,可生产水葫芦总计约117万吨,吸收水体氮、磷的量分别为1700吨和490吨。如何保证26平方公里水葫芦处于可控范围,并最终实现资源化利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另一方面,我省是个农业大省,肥料对粮食增长的贡献率在40%以上,但目前全省的肥料利用率仅为30%左右,比发达国家低20个百分点以上。特别是滇池流域种植经济作物比重较大,不科学合理过量施用化肥使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导致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给滇池的治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image/a54e55fb7c5ffc5a024f5655"\t"_blank"生物有机肥是将特定功能微生物与主要以动植物残体经无害化处理、腐熟而成的一类兼具微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效应的肥料。生物有机肥营养元素齐全,能够改良土壤,改善使用化肥造成的土壤板结。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保水、保肥、供肥的能力,减少环境污染,对人、畜、环境安全、无毒,是一种环保型肥料。长效缓释肥料是利用中国科学院的专利技术将植物残体和无机肥料及生物技术肥料融为一体加工而成的新型肥料。它可将肥料的利用率由30%提高到50%左右,极大的减少施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能将肥料的肥效期由60天提高到120天左右,这样农民就可改多次施肥为一次施肥,达到省工省时的效果,并可增产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