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搭积木》教案【精品多篇】概述:《搭积木》教案【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搭积木》教案篇一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第32--33页“搭积木比赛”。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能画出相应的平面图形。2、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发展空间观念。学习重点:能根据立体图形画出相应观察点的平面图形。学习难点:能根据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或根据平面图形确定组成立体图形的小正方体的数量范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从今天开始,我们进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的学习,老师看到大家的小正方体已经准备好了,下面我们开始学习第一课《搭积木比赛》。(板书)2、把全班学生分成两个大组。二、比赛一“画一画”。1、教师首先出示用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一个立体图形,请学生分别画出从上面、正面、左面看到的形状,比一比哪个组画得正确。每组找一名代表到前面黑板上画。2、汇报交流⑴对于黑板上的作品进行辨析与交流。⑵对于其他学生在小组内展示交流。⑶说说需要注意的地方。3、课件动态演示。4、总结比赛结果,引入下一活动。二、比赛二“撘一搭”1、出示从正面看到的形状,请两组同学分别撘一搭。可以和周围同学结合。学生体会有足够多的正方体就有无数种搭法。2、出示从左面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平面图⑴摆出立体图形⑵体会有许多种搭法,但搭法减少。⑶体会根据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不能确定这个立体图形唯一的样子。能确定小正方体的数量范围。⑷确定小正方体的数量6块,让学生撘一搭。⑸课件动态演示。⑹总结比赛结果,引入下一活动。三、比赛三“看谁搭得多”⑴学生搭一搭5种搭法。⑵观察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为什么能确定有5种搭法。⑶总结比赛结果。四、小结谈谈你的收获!五、练习课本33页练一练1、2、3题《搭积木》教案篇二《搭积木》这节课是上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这节课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不仅能借助小棒正确用数来表示20以内的这些物体的个数,还使学生根据为的确组成掌握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观察、合作能力也得到培养。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有如下的体会:1、巧设练习在练习设计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碰碰车”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新知。“摘苹果”游戏在一节课的最后5分钟完成得很成功,学生的激情再次掀起,并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2、动手体验数学知识新大纲,新教科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增加了数学的的实践活动,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在知识的应用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使数学与实践情境密切相联,提供条件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保持注意和向往的倾向。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寻求规律掌握知识。我在教学中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动手摆小棒来帮助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并列出了不同的算式,体会了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3、不足之处(1)在安排学生同桌小朋友合作摆小棒的时候,没有强调让他们边摆边说,使一部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2)时间的安排不是很合理。在自主探究获取新知这一环节花了比较多的时间,导致后面拖课。(3)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是活泼好动,在组织教学上还有一定的欠缺,同桌之间的合作不是很好,这方面要加强训练,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在体验中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搭积木》教案篇三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搭积木比赛》教材分析: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学会了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由3、4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图形。本节课的内容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学生观察至少5个小正方体的组合,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并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数目上的增加,带来的是形式上更加多样的变化,相应地,需要学生有更高的空间想象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设置了“搭积木比赛”的情境,利用三项比赛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注重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引导学生逐渐发现实物与他们观察到的图形之间的联系,为以后学习更深一层的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教学设计说明: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比赛为途径,以课件为辅助,以探究为策略,精心设计了三个比赛,让学生经历看一看、想一想、画一画、搭一搭等过程,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想象,不但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发展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并能画出相应的平面图形。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