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后张法预应力组合箱梁张拉控制后张法预应力组合箱梁张拉控制【摘要】:预应力组合箱梁是桥梁工程的主要受力结构,而张拉工序是板梁施工中最关键的工序,做好张拉工序的工作,才能更好的保证桥梁整体的工程质量。要控制好张拉工序的质量,应从加强组织管理措施和质量管理措施、提高人员技术素质、强化施工技术、工艺管理等方面加以控制保证。【关键词】:后张法;预应力;组合箱梁;张拉控制中图分类号:TU75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引言作好张拉工序的质量控制工作,在预应力工程施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近几年的桥梁工程施工实践中,后张法预应力组合箱梁成孔的方法是波纹管成孔,预应力筋使用的是钢铰线,锚具使用的是夹片式锚具。本文就此种后张预应力组合箱梁,浅析一下张拉中常见质量问题及可能产生的原因,阐述了做好张拉质量控制的措施。一、后张法预应力组合箱梁张拉常见质量问题及可能产生的原因1、张拉施工工艺后张法预应力组合箱梁是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的一种形式,是指先浇筑混凝土构件,浇筑时预留孔道,待构件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进行预应力筋张拉并加以锚固的一种施工方法。2、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1)、穿钢铰线困难穿钢铰线的方法主要是用人工直接穿入,穿钢铰线困难大多是由于波纹管孔道发生异常情况而造成,其可能产生的原因:①波纹管在安装模板或浇筑混凝土过程中,造成孔道不圆顺,甚至弯折,因钢铰线成束后具有一定的刚度,会随管道弯曲变化受阻而无法通过;②波纹管质量问题或运输安装过程中破损,造成水泥浆流入管道内,阻塞孔道;③人为造成混凝土块、短节钢筋等异物进入孔道;④钢束头部松散,穿丝时戳伤波纹管内壁,导致波纹管翻卷堵塞孔道。(2)、伸长值异常钢铰线张拉施工采用张拉应力和钢铰线伸长值双控。根据规范要求,实测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之差应控制在理论伸长值的±6%范围内,超过即可认为伸长值异常。其产生的原因可能是:①管道弯折变形、孔道截面缩小或由于波纹管破损而漏浆,导致实际摩阻力大于计算的摩阻力,使实测值变小。②张拉千斤顶、油表等张拉设备未经校正或已过有效期,或在有效期内发生异常情况而没有重新校正,或计算数据有误。③操作不当。如做测量伸长值标记时不准或划线太粗而读数不准;因操作失误使实际施加应力不足或超过规定值。(3)、断丝造成断丝的原因可能是:①钢铰线力学性能不合格,或表面锈蚀,或存在其它导致截面积减小的缺陷。②锚具、夹片硬度太高,齿高也过大:这样稍有偏控就造成刻痕过深,容易发生断丝。③锚板喇叭筒、锚板、锚环及千斤顶不同心,造成偏拉,受力不均。④张拉力过大也会导致断丝。4、滑丝滑丝产生的原因可能是:①锚环、夹片硬度不够或夹片齿过浅。②钢束、夹片清理不彻底、有油、锈或杂物张拉时存在于夹片与钢束之间。③锚环孔坡度过小、过大时都可能发生滑丝。安装夹片顶面不齐也能造成滑丝。④千斤顶张拉时回油过快可能发生滑丝现象。⑤拆卸工具锚时巨烈震动也可能造成滑丝。二、后张法预应力张拉控制1、张拉前的注意事项(1)张拉前应除去锚垫板、喇叭口、钢绞线上的灰浆、锚环、夹具必须清洁,不允许钢绞线锚环、夹具上有浮锈、油污、混凝土等杂物。(2)根据每批钢绞线的实际直径随时调整千斤顶限位板的限位尺寸,最标准的尺寸应使钢绞线只有夹片的牙痕而无刮痕。(3)安装锚具时,锚环必须装在锚下垫板止口环内,工作锚环要对中,夹片均匀打紧并外露一致;千斤顶上的工具锚孔位与构件端部工作锚的孔位排列一致,以防钢绞线在千斤顶穿心孔内交叉;安装张拉设备时,做到孔道锚环千斤顶三对中。(4)张拉前对千斤顶进行校验并根据回归方程计算出压力表读数。将计算好的数据填在卡片上在现场做出明显标识,供张拉时使用。(5)若夹片购置时间较长应在上夹片前在夹片的光滑面上均匀涂抹一层光蜡以减少夹片与锚具的摩擦,增强其自锁性能。(6)检查锚垫板下混凝土是否有蜂窝和空洞,必要时采取补强措施,向孔内压风,清除孔内杂物,穿束前应用压力水冲洗孔内杂物,观察有无串孔现象再用风压机吹干孔内水份。2、张拉过程及注意事项为了保证混凝土获得必要的预加应力,除了必须正确确定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值外,还要采取适当的张拉程序,使预应力损失值不超过允许值预应力张拉程序有一遍张拉和两遍张拉多遍张拉三种一遍张拉程序比较简单,二遍张拉程序比一遍张拉程序复杂,但可以两次测量伸长值,有所比较,易于发现问题,且对于个别比例极限较低的硬钢,经过第一遍张拉后比例极限提高,在第二遍张拉时就不会再有残余变形,可以消除其影响,通常在重要构件时采用至于多遍张拉程序,则仅在个别情况下处理张拉过程中发生的异常现象时采用。3、、预应力张拉技术(1)预应力张拉工艺流程准备工作→锚具孔道千斤顶三对中→初张拉→张拉→控制吨位张拉→持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