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1高考物理试题特点分析四川省眉山第一中学冯源2011年高考现已落下帷幕,本文拟对各地物理试题作一粗浅回顾,简单归纳今年各地高考物理试题中一些亮点,或者是某些有特色之处。然后据此浅谈了一些应对策略。一、配图丰富、形式多样,且承载不少有效信息1.例析特色考题物理定律的普适性允许了物理情景的多样性。反应在图像上,更是形式各异。常见的有受力图、运动过程图、电路图、光路图、电场磁场图、实物图、函数图、以及各类图表等。今年考题所配图像的丰富程度各不相同,但略感提高,这里只说最有代表性的。上海卷配图较多,总共33道题,却配有44副图,真可谓是“无图不欢”。还有考题直接搬出实物照片,令人更觉身临其境。比如安徽卷的第15题、浙江卷的第21题等。后者已不是第一次上照片,但这次印上去的尺幅较大。为展示清楚实验器材,几乎把整张实验桌都“抬”上来了。图像不仅形式多样,同时还含有信息。做题时一定要注重题干内容与图像的衔接,以免误解题意,硬套模型。比如浙江卷的第16题:(2011浙江,16)如图所示,在铁芯上、下分别绕有匝数n1=800和m2=200的两个线圈,上线圈两端u=51sin314tV的交流电源相连,将下线圈两端接交流电压表,则交流电压表的读数可能是()A.2.0VB.9.0VC.12.7VD.144.0V从配图中可以看出,此变压器并非理想变压器,所以平时所用公式在这里只能拿来估算理论值,而实际数据必小于此。再注意到题干末尾处的“可能是”,经估计后,便知答案只能选A。而同样是变压器,山东卷的第20题所描绘的情况却不相同。两图貌似一致,但后者题干所述为“调压变压器示意图”,处理时宜将其理解为常见的理想变压器。如图所示。再比如上海卷的第15题。注意到题干中的“轻杆”、“光滑”、“匀速转动”等信息,结合图像,可知该杆对小球做功即等于拉力做功。为求功率,解答过程将涉及研究对象的选择、力的正交分解、功率公式等。(2011上海,15)如图,一长为的轻杆一端固定在光滑铰链上,另一端固定一质量为的小球。一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于杆的中点,使杆以角速度匀速转动,当杆与水平方向成60°时,拉力的功率为()A.B.C.D.答案:C另外,也有借助图像引入数学概念的,但却要从物理角度去求解,颇有特点。这里将该题列出如下:(2011安徽,17)一般的曲线运动可以分成很多小段,每小段都可以看成圆周运动的一部分,即把整条曲线用一系列不同半径的小圆弧来代替。如图(a)所示,曲线上的A点的曲率圆定义为:通过A点和曲线上紧邻A点两侧的两点作一圆,在极限情况下,这个圆就叫做A点的曲率圆,其半径ρ叫做A点的曲率半径。现将一物体沿与水平面成α角的方向已速度υ0抛出,如图(b)所示。则在其轨迹最高点P处的曲率半径是()A.B.C.D.答案:C当然,各地试题中也有配图较少的,比如四川卷等。也不知它们是否会一直坚持这种比较“内敛”的出题风格。即便如此,要做好四川卷的第18题、21题、23题等,也是需要根据题意自己配图的。2.应对策略配图较多对考生来说应当是件好事,丰富物理情景的同时,也减少了题干的文字叙述,从而降低阅读量,使考生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做题。但伴随的问题是对各种图像的处理。图像再丰富,也是静止的,题中往往只会给出初始情景。受力分析、过程分析、电路分析、函数辨认、临界条件的寻找等处理方式,都要能够配合、跟上。画受力分析图的时候,要着重弄准每个力的方向,各力方向的找法不尽相同,但它们常常跟题上的某个已知平面(或直线、矢量)平行、共线或垂直。在描绘运动过程时,宜先确定初速度方向,然后判断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再由此推断出物体的运动轨迹和运动性质。值得一提的是,加速度发生改变的位置往往会是运动过程分段的标志。电路的动态分析可利用口诀:“并同串反”,但要注意适用条件,从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特点出发才是根本……二、压轴题内嵌数学公式,竭尽所能、各有千秋1.盘点各地压轴考题除开一些有送分意向的中低难度试题,在余下的题目中,命题者总想往题中多塞进一些公式或定律,以覆盖更多的知识点。它们所涉及的物理情景常常是多物体或多过程的。倘若能再添点数学内容进去,那就更“够味”了。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各地的压轴题,它们都是每年必演的“大戏”。比如,四川卷的第25题,就同时塞入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其运动过程涉及“动态圆”模型,顺便套了个不等式。虽然该题涵盖了好几个物理过程,但前后有序,并非繁杂。当然,倘若采用适当的方法(比如分解速度),也能避开正、余弦定理求解。另外,重庆卷的第25题中嵌入了等比数列;广东卷的第36题和北京卷的第24题,则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利用不等式进行过程分析;安徽卷的第24题隐藏有“人船模型”;天津卷在其压轴题中插入了核反应方程式,并借助回旋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