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2006江苏高考物理试题分析(常用版).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69 大小: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试论2006江苏高考物理试题分析(常用版).doc

试论2006江苏高考物理试题分析(常用版).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试论2006江苏高考物理试题分析(常用版)(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资料,欢迎下载)HRPlanningSystemIntegrationandUpgradingResearchofASuzhouInstitution2006江苏高考物理试题分析江苏省镇江中学章宇虹2006.9.20.一、试题整体特点1.试题考查的内容比较全面,知识点覆盖面广,能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考试说明中的十七大内容,除了电磁场和电磁波(十二)外,其余均考到,知识点达到40多个.能突出主干知识,如力学中的牛顿运动定律、功和能的关系、动量守恒、万有引力定律、振动和波等;电学中的电场强度、电势能、电势差、串并联电路、电功和电功率、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力、电内容占全卷的75.3%.其他知识如分子热运动、热和功、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波动性和微粒性、原子和原子核等,试题中均有涉及.比例为24.7%.整个比例符合考试说明中给出的.试题中第1、2、3、7、8、12、14、16等题均是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些题提高了学生的答题得分率.2.试题的难度适中,突出对考生能力的考查今年将选择题分为单选和多选,降低了试题的难度;实验题虽然是2题,但涉及4个学生分组实验,而且设问有一定的梯度,便于分出学生的能力;计算题为6道,小题数为17小题,较难的物理问题作了一定的铺垫后,使得学生解题不致于无从下手,考题步步引导,使得基础不是太好的学生也能得到相应的分数,有效地提高了考生的得分率,体现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3.试卷加强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今年实验题,分值由去年的22分提高到今年的23分.两道实验题所涉及到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重点.如第12题根据频闪照片图示处理实验数据,实际就是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然后进行数据处理的变形,是力学实验中的基础和重点内容;又如第13题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及电流表的改装等,也是电学实验中的重点.整卷的实验题平淡又实在,考出了学生的实验基本功.4.注重联系实际,着眼科技前沿试卷中的第10题,是抽水蓄能电站问题;第15题是电热毯、电饭锅的家用电器问题;第18题是宇宙演化和恒星诞生问题.这些问题难度并不是很大,但要求学生活用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搞题海战术.这些试题很好地考查了学生联想、迁移、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素养、思维、学习习惯.5.不回避陈题,推陈出新试卷中第1、2、3、4、5、7、8、9、12、14、15、19等在很多复习资料或过去的考题中出现过,有些在书本中也能找到类似的问题,但通过适当的变化和改造,不失为好题.如第15题,通过加一个二极管,将电路的计算和交流电的有效值结合,具有一定的导向意义.第19题,模型学生非常熟悉,第(1)、(2)问中等学生解答应该没有问题,但在第(3)、(4)问将问题深化,提高了试题的区分度.6.物理图象、数学推理和计算要求较高试卷中涉及图象的题有4、6、11、13等,涉及计算和推导的题有2、4、10、11、12、13、14、15、16、17、18、19等12道.第6题图象的意义、第13题的作图、第16题论述证明中的符号、第19题中平均功率、微元法、积分思想的应用,均体现了对学生分析综合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二.试卷中学生解答计算题反映出的问题第14题错误类型分析1.基本概念不清①如公式中:地球半经R,离地高度h,轨道半径r,不少考生相混淆.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近地卫星的角速度相混淆.②如公式中出现角速度,考生把角速度与转动的圆心角及转动周期T相混淆.2.基本功不扎实①公式记不清.②基本判断能力差:如不能判断与谁大谁小,不能正确理解“至少”的含义等.③基本运算能力差:有些考生能正确的写出计算公式,却解不出正确的答案.3.其他错误,如有考生解题中,竟未出现万有引力定律,尽是一些无用的公式转换.第15题错误类型分析第一问:(1)答非所问:如考生答,S闭合、R2被短路,S断开,R1、R2串联,虽能正确分析电路,但未明确加热与保温的状态,说明没有能够正确理解题目中问题所指.(2)加热与保温颠倒.第二问:(1)因为第一问判断错误而错解.(2)将S闭合时电路连接情况错误分析为是R1、R2并联.(3)误认为R2只起控制作用而忽略其热效应,未能正确判断出R2也是工作的用电器.以上的(2)(3)两种情况均反映出部分考生电路分析能力较差.(4)对有效值的概念不清第三问:(1)对于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没有掌握.(2)忽略电器处于保温状态时仍需耗电.(3)能正确写出电能的计算公式,但计算错误,原因是不理解有效值与最大值或单纯的计算性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