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申报表(1).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13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精品课程申报表(1).doc

精品课程申报表(1).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精品课程申报表(本科)申请学校上海大学是否部属□是否已获市级精品课程□获奖年度课程名称影视美学课程层次(本/专)本科课程类型□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践(验)课所属一级学科名称文学所属二级学科名称艺术学类课程负责人金丹元申报日期2008年5月11日填写要求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课程负责人情况1-1基本信息姓名金丹元性别男出生年月1949年7月最终学历研究生职称教授、博导电话021-56731467学位硕士职务系副主任传真021-56338614所在院系上海大学影视学院电视系E-mailjdy1949@yahoo.com.cn通信地址(邮编)上海市延长路149号上海大学影视学院(200072)研究方向影视美学与文化1-2教学情况1.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美学概论本科专业基础4学时十一届850人影视美学本科专业基础4学时四届270人比较文化与审美研究生专业基础4学时六届300人电视文化与审美研究生专业基础4学时八届120人影视美学研究研究生专业4学时六届100人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近五年指导本科毕业论文、学年论文60多篇,硕士毕业论文25篇。3.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上海市教委第四期重点学科“广播电视艺术学”,2000-2005年,学科带头人;影视艺术与审美文化,上海市教委,1999-2001年,独立完成;影视美学导论,上海大学,2000-2002年,独立完成;电视与审美,2003-2004年,独立完成;电视新视角丛书,2004-2006年,主编。4.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1)《从美学形态观照新中国电影史》,《学术月刊》,2008年第4期2)《全球化与民族性:关于电影的审美思考》,《上大学报》,2008年第2期3)《多元语境中电影数字技术的美学与文化反省》,《当代电影》,2008年第3期4)《试谈邵氏电影对中国古装片及市场经营的影响与启示》,《上海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5)《是“后现代死了”,还是应超越后现代》,《学术月刊》,第一作者,2006年第1期6)《从“原型意象”之重建看经典理论的恒常性》,《中国比较文学》,2007年第2期7)《女性主义、女性电影抑或是女性意识》,《社会科学》,2007第12期8)《两代影像:第五、第六代导演之比较研究》,《文艺研究》,2006年第12期9)《后现代消费语境下当代身体文化的审美观照与理性超越》,《中州学刊》,2006年第5期10)《穿行于现代派的诗歌与当代艺术中的意象》,《社会科学》,2006年第10期5.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1)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影视美学导论》),2005年2)获中国高校影视教育委员会论著一等奖(《电视与审美》),2005年3)获上海大学名师二等奖,上海大学,2003年4)获宝钢奖全国优秀教师,宝钢奖评委会,1999年5)获上海市第四届邓小平理论研究二等奖(《浦东走过的路》之《笑着向过去告别》),上海市委宣传部,2002年1-3学术研究1.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影视艺术与审美文学艺术上海市教委课题1999-2001主持中国艺术思维史文学艺术上海大学课题2000-2002主持广播电视艺术学重点学科文学艺术上海市教委课题2001-2005主持2.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1)《对于当下电影美学的质疑》,《电影艺术》,第一作者,2007年第1期2)《是“后现代死了”,还是应超越后现代》,《学术月刊》,第一作者,2006年第1期3)《从“超女”到“梦想中国”——对当下电视媒体狂欢娱乐的文化反思》,《上海文化》2006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6年第2期,《新华文摘》,第一作者,2006年第1期4)《元明艺术思维中的民间色素对“理”与“情”的重注》,《社会科学》,第一作者,2005年第1期5)《电影审美:文化共享与社会消费》,《文艺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