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1节概述麻醉学范畴临床麻醉过程临床麻醉分类特殊麻醉措施麻醉学范畴临床麻醉过程临床麻醉分类局部麻醉特殊麻醉措施第2节麻醉前准备PreanestheticPreparation患者准备麻醉选择药品、器械准备麻醉前用药一、患者准备二、麻醉选择三、药品、器械准备四、麻醉前用药第3节全身麻醉GgeneralAnesthesia意识消失痛觉消失肌肉松弛抑制应激反应维持生理反射全身麻醉分类一、吸入麻醉吸入麻醉的优缺点常见吸入麻醉药常用吸入麻醉药物理特性和麻醉效能二、静脉麻醉静脉麻醉的优缺点常用静脉麻醉药三、肌肉松弛药在麻醉中的应用肌肉松弛药肌松药原理肌松药分类常用肌肉松弛药肌松药使用注意事项(一)肌松药使用注意事项(二)肌松药使用注意事项(三)肌松药使用注意事项(四)四、气管插管术气管插管的优点气管插管入路气管插管并发症五、麻醉机的基本结构1六、全身麻醉的并发症及其处理(一)全身麻醉的并发症及处理(二)全身麻醉的并发症及处理(三)全身麻醉的并发症及处理(四)第4节局部麻醉LocalAnasthasia常用局麻药局麻药的不良反应局部麻醉分类局部麻醉技术区域阻滞麻醉技术神经及神经丛阻滞技术2.臂神经丛阻滞技术主要包括三条径路肌间沟径路臂丛神经阻滞腋窝径路臂丛神经阻滞3.坐骨神经阻滞技术4.肋间神经阻滞技术第5节椎管内麻醉IntrathecalAnesthesia一、椎管的解剖脊柱的生理弯曲椎管纵剖面图椎管横断面图根硬膜、根部蛛网膜和根软膜示意图骶管二、椎管内麻醉的机制和生理(二)药物的作用部位(三)阻滞顺序与麻醉平面脊神经在体表的节段分布(四)椎管内麻醉对机体的影响三、椎管内麻醉方法(一)蛛网膜下腔阻滞2.麻醉前准备患者体位穿刺部位与消毒范围3.脊椎穿刺术4.麻醉平面的调控5.蛛网膜下腔阻滞的并发症术后并发症6.蛛网膜下腔阻滞的禁忌证(二)硬膜外腔阻滞黄韧带的弹性感毛细管负压法悬滴测压法硬膜外腔置管3.硬膜外腔阻滞平面的调节硬膜外穿刺点定位参考表4.硬膜外腔阻滞的并发症术后并发症(三)骶管阻滞骶管阻滞穿刺点(四)蛛网膜下腔与腰段硬膜外联合阻滞一点穿刺法联合阻滞第6节麻醉期间及麻醉恢复期的监测与管理严重者可危及病人的生命循环系统的监测与管理呼吸系统的监测与管理体温监测与管理麻醉深度的监测与管理其他监测与管理ASA制定的麻醉最低监测标准(一)循环系统的监测与管理1.脉搏监测2.血压监测2)有创血压监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示意图3.心电图监测4.中心静脉压(CVP)监测2)CVP的正常值为3~10cmH2O,反映心脏前负荷3)CVP置管途径首选右颈内静脉,分为前、中、后三种入路右颈内静脉置管术示意图5.微循环血流状态的观察6.其他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监测2)无创心排血量和心功能监测(二)呼吸系统的监测与管理1.人工监测呼吸幅度及频率、口唇颜色、呼出气流、呼吸音2.脉搏血氧仪测得血氧饱和度(SpO2),不能提示输送的氧量,临界危险值为90%,对应的PaO2值为59mmHgSpO2影响因素3.吸入气氧浓度监测4.ETCO2监测的临床应用5.机械通气时肺通气功能的监测(三)体温的监测与管理(四)麻醉深度的监测与管理(五)其它监测与管理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至少每15分钟记录一次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及病人清醒程度体温苏醒延迟、呼吸功能尚未完全恢复而需辅助通气者,应定期监测潮气量和自主呼吸频率,必要时行动脉血气分析呼吸系统:呼吸道梗阻、通气不足循环系统:低血压、高血压苏醒延迟:麻醉药残余、呼吸功能不全、术中严重意外、体温异常疼痛恶心、呕吐术后躁动第7节控制性降压和全身低温一、控制性降压能够减少出血和输血以及输血并发症降低血管内张力,清晰术野,有利于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减少心肌做功减少结扎烧灼组织,使水肿程度减轻,加快伤口愈合(一)控制性降压对生理的影响(二)控制性降压的方法及药物2.吸入性麻醉药仅适用于短时间降压,如需长时间降压,多与其它降压药联合应用3.其他药物α-受体阻滞剂(酚妥拉明)β-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钙通道阻断剂(尼卡地平)(三)控制性降压的管理2.控制性降压应注意(四)控制性降压的适应证(五)控制性降压的禁忌证一、全身低温(一)低温对生理的影响(二)低温麻醉的注意事项3.降温速度及幅度影响温度下降的主要因素:①降温方法:体外循环血液降温最快;②年龄、体表面积和肥胖程度:小儿较快,肥胖病人较慢;③麻醉深度:浅麻醉时,降温出现寒战,可影响体温下降;④室温和季节4.复温复温过程中,应继续监测体温、血压和心电图,维持循环平稳,充分供氧,防止二氧化碳潴留,避免寒战反应(三)降温方法(四)低温麻醉的适应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