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班教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中班教案篇1活动目标1、了解长大或通过学习可使动作技能更加熟练。2、学习运用大肌肉做活动,尝试走平衡木、钻爬、旋转等不同水平的身体平衡动作。3、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活动准备户外游戏场软垫、纸箱轻柔的音乐活动过程:1、热身活动(1)教师介绍平衡木、纸箱、安全软垫等器材,并带领幼儿布置场地。(2)介绍关卡名称,并找幼儿来示范及说明进行方式:第一关:"勇闯独木桥":走过平衡木,中途可停一次,若一脚脚下平衡木,则需要重新走过独木桥。第二关:"勇士过山洞":爬行过纸箱。第三关:"旋转天地":手交叉放在胸前,原地旋转三圈,若转出绳圈的范围,则须再做一次。2、带着幼儿快步绕三个关卡的场地三圈,并活动头、手和脚部等关节。(1)将幼儿分成三组,轮流在各关卡练习,教师在旁边观察并适时个别指导。(2)教师说明"小勇士"活动进行方式:起点开始,逐一通过第一关、第二关和第三关,再回到起点。(3)教师播放音乐,游戏即开始,幼儿就要从起跑线往终点前进,一一通过关卡。(4)重复进行游戏。教学反思:游戏是最适宜于促进幼儿主体性和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将理念转化为行为,注重在活动中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把握时机及时引导,促使孩子们更深入进行游戏,让孩子在健康游戏中得到更多的发展。中班教案篇2一、引出1、欣赏歌曲:《泥娃娃》2、泥娃娃的歌好听吗?泥娃娃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什么?泥娃娃是什么地方才有的?我们来看看无锡的叔叔、阿姨们做的泥娃娃?3、你喜欢泥娃娃吗?为什么?说说各种泥娃娃代表的.各种祝福含义。二、泥娃娃展示1、米老鼠唐老鸦听说大阿福又漂亮又能带来福气想请泥娃娃去作客,我们一起看看,有几个泥娃娃去作客?2、这些泥娃娃一样吗?这么多泥娃娃要展示在柜台上,每个柜台上要有四个泥娃娃,怎么排列好呢?你有什么好办法?你们去试一试,把排列的方法记录下来好吗?三、幼儿动手尝试按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列,比一比谁的排列方法多?不能重复哦!四、交流分享1、请幼儿说说你是怎么排的?2、有排法一样的吗?数数一共有几种排法。中班教案篇3课题:歌曲:走呀走课型:新授课时:两课时教学目的:1.随音乐快乐的`表演唱,培养幼儿节奏感。2.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电子琴,老爷爷、解放军、小朋友头饰各一。教学过程:1.(师生问好)“小朋友好”“xx老师你好!”2.演唱《欢乐颂》(练声)3.班里来了三位客人,他们都是走着来的,看看谁来了?(出示卡片,教师表演)老爷爷老了,老爷爷怎样走?幼儿:“弯着腰来背着手,走呀走呀走呀走,一步一步慢慢走。”(教师给予帮助,让幼儿学说歌词,幼儿模仿,记歌词)请老爷爷坐好,看看谁又来了?(教师表演解放军)解放军叔叔怎样走?幼儿:“挺起胸膛抬起头,走呀走呀走呀走,一二一二大步走。”(教师重复,幼儿模仿,记歌词)请解放军叔叔坐好,看看谁又来了?(请幼儿表演)来了一位小朋友,小朋友怎样走?幼儿:“唱着歌儿拍着手,走呀走呀走呀走,蹦蹦跳跳朝前走。”(教师重复,幼儿模仿,记歌词)3.教师重复歌词,幼儿记。听磁带或教师范唱一遍,幼儿模仿各种动作再听一次。4.教唱歌曲,幼儿学唱歌曲并做动作。5.采用多种演唱形式,调动幼儿学唱兴趣。6.集体表演唱,分组唱。7.边唱歌边表演走出活动室。中班教案篇4活动目标:1、了解常见动物的特征和习性。2、增进喜爱动物的情感。3、通过多媒体教学,初步理解《借动物》内容,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活动准备:1、课件《借动物》。2、动物图片若干。3、图片1)风筝飞到树上2)球掉河里3)走钢丝活动过程:一、导入主题。这里的动物不光让人看,还往外借呢二、欣赏课件(一)第一部分,动物园为什么要给老爷爷送猴子?(二)第二部分,他要借什么动物?为什么?猜一猜。(三)第三部分,动物园会给她送什么动物呢?为什么?老师小结:不同的动物可以帮助人们解决不同的事情,。(四)完整欣赏故事三、观察图片(一)出示3张图片动物园又接到4个电话,看看谁遇到了困难?如何解决?(二)幼儿想象操作。(三)汇总幼儿操作结果,个别交流。你请了哪个小动物?它帮助人们做了什么事?活动延伸:你想借什么动物?为什么?活动反思:本次活动属于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中的'讲述活动。该讲述活动是说明性讲述及创造性的看图讲述。通过环环相扣的活动环节,孩子们能够运用已有对动物特征的理解,帮助有困难的人选择不同的动物。从中可见,在借动物的情境中,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和熟悉了动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