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及名词解释.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1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文学常识及名词解释.doc

文学常识及名词解释.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文学常识及名词解释神话的分类:创世神话,始祖神话,再创神话,洪水神话,英雄神话,部落战争神话经诗: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诗305篇,另有6篇有目无辞的笙歌。内容涉及的时代上起西周初期,下至春秋中叶。作者上至王公贵族,下及平民百姓。最初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始称《诗经》。全面的反映周代的社会风貌,深刻揭露了社会矛盾,描绘了人民的婚姻、爱情和劳动生活,统治阶级的荒淫丑恶和政治的黑暗。句式多以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叠句形式,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语言丰富多彩,朴素优美,音节自然和谐,富有艺术感染力。《庄子》:共33篇,分内7篇,外15篇,杂11篇。内篇是战国宋人庄子所作,其余出自庄子后学在先秦说理散文中最有文学价值,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万物一齐的思想艺术特征寓言为主的创作,意出尘外的想象,富有诗意的语言,形象诡异的论辩句式错综复杂,富于变化;喜用极端之词,追求奇特意出尘外的想象在明确内在主旨的统领下,以各种寓言,从不同角度加以形象的展示。最后避开逻辑判断,作抒情诗般的寓言总结。不仅表达了深邃的哲学思想,也反映了对现实的认识,充满批判精神,是其情感迂回的流露地位秦汉以来的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在他的影响下发展金圣叹称之为天下第一奇书。鲁迅称“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贾谊:西汉杰出的政治家、辞赋家、散文家。政治上主张逐步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巩固中央集权,抗击匈奴等。政论文《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等气势纵横,文采斐然,代表了汉初政治散文的最高成就。辞赋《鹏鸟赋》、《吊屈原赋》有名是汉初骚体赋的代表作品继承了《离骚》的怨刺传统两汉乐府诗:诗经、楚辞、汉乐府民歌。两汉文学的精华在于乐府和古诗乐府的概念朝廷设立的音乐管理机构。乐府诗歌,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搜集、保存并流传下来的两汉诗歌乐府涵义的演变1.两汉音乐管理机构称为乐府2.魏晋南北朝汉代乐府机关所唱的歌诗称为乐府。乐府成为一种带音乐性的诗体名称3.唐内容属于批判现实的讽刺诗称为乐府。这些诗已与音乐没有关系4.元以后入乐的词、曲称为乐府乐府诗的搜集和分类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收录汉至唐的乐府诗,共分为12类,包含汉乐府的有4类:①郊庙歌辞,是由文人创作的专供朝廷祭祀享用的乐歌。②相和歌辞,是流行于南方的俗乐,多为江南楚地的民歌。③鼓吹曲辞,是武帝时吸收北方民歌的新声。主要用作军乐,乐器主要用短萧。④杂曲歌辞,是指声调已经失传的无所归属者,其中有不少文人抒情言志的作品。汉乐府的创作精神有感而发——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与《诗经》一脉相承。描绘丰富多彩的社会思想主题1.苦与乐的深刻揭示2.爱与恨的坦率表白《上山采蘼芜》3.乐生恶死的充分展现,对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哀叹汉乐府的影响由四言诗向杂言诗、五言诗过渡奠定了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后代的叙事诗,在体裁分类上,一般都归附于乐府体。许多名篇,直接以歌、行为名思想方面的影响1、缘事而发(汉乐府民歌)2、借古体写时事(建安曹操等人的古体乐府)3、即事名篇(杜甫的新体乐府)4、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在叙事诗的写作技巧上用人物的行动、对话、心理描写、细节刻画来塑造形象。生活镜头的选取、情节的曲折、故事的完整、形象的特色。叙事详略得当。创作寓言诗对来自异域的新鲜事物有尚奇倾向叙事详略得当详于叙事,略于抒情详于服饰,略于容貌形体详于中间过程,略于首尾始末汉代文人五言诗:起源先秦带五言的诗歌→秦汉五言民谣→汉代五言乐府民歌→文人创作五言诗东汉以后,文人诗创作出现新局面,五言取代四言,成为新的诗歌样式兴盛的原因社会生活的需要形式上的优越(四言诗受字数限制,只适合表现简单直率的事物和情感)西汉书籍记载了五言歌谣代表这些作品是从班固过渡到建安五言诗的重要桥梁1.班固的《咏史》是现存最早的文人五言诗,且是最早的咏史诗2.张衡是班固之后五言诗的大家。《同声歌》在东汉五言诗中别具一格,借鉴民歌,措辞奇妙自张衡始,东汉五言诗形成了以抒情为主的基本走势两人都对乐府诗有所继承。班固的五言质朴,长于叙事。张衡的五言华美,长于抒情3.秦嘉的《赠妇行》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标志,东汉五言诗进入繁荣期魏晋南北朝概论:魏晋南北朝文学总体特征东魏→北齐汉魏北方十六国→北魏末蜀西晋西魏→北周建吴隋安南方东晋→宋→齐→梁→陈(196)........................(约400年)............................(589)包括建安文学、正始文学、西晋太康文学、东晋文学、南朝文学、北朝文学等阶段。所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