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古代文学常用名词解释.pdf
上传人:13****51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1.9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文学】古代文学常用名词解释.pdf

【文学】古代文学常用名词解释.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文学】古代文学常用名词解释【诸子百家】【孔孟】【老庄】【韩非子】【楚辞】【九歌】【天问】【屈宋】【三曹】【建安七子】【建安风骨】【悲愤诗】【正始文学】【竹林七贤】【与山巨源绝交书】【太康体】【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左思风力】【玄言诗】【游仙诗】【田园诗】【陶谢】【元嘉三大家】【永明体】【宫体诗】【北地三才】【哀江南赋】【吴歌】【西曲】【敇歌】【洛阳伽蓝记】【水经注】【志怪小说】【志人小说】【搜神记】【世说新语】【文赋】【昭明文选】【上官体】【文章四友】【初唐四杰】【吴中四士】【沈、宋】【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七绝圣手】【李杜】【诗史】【沉郁顿挫】【大历十才子】【五言长城】【韩孟诗派】【以文为诗】【郊岛】【长吉体】【新乐府】【新乐府运动】【张王乐府】【韦柳】【小李杜】【无题诗】【古文】【骈体文】【古文运动】【唐传奇】【变文】【词】【敦煌曲子词】【花间词】【南唐词人】【易安体】【辛派词人】【宋初三体】【苏梅】【半山体】【苏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江西诗派】【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家)】【永嘉四灵】【江湖诗派】【唐宋八大家】【三苏】【说话】【话本】【论诗绝句三十首】【诸宫调】【旦本、末哈罗本】【元曲四大家】【曲状元】【小令】【套曲】【南戏】【永乐大典戏文三种】【荆刘拜杀】【章回小说】【七实三虚】【三绝】【繁本和简本】【金本】【神魔小说】【世情小说】【词话本与崇祯本】【三言二拍】【拟话本】【今古奇观】【三灯丛话】【四声猿】【明清传奇】【三大传奇】【临川四梦】【台阁体】【唐宋派】【公安派】古代文学考研笔记(全)名词解释(125个)【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诗三百】即《诗经》。《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比即比喻或比拟。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今古文《尚书》】汉代,《尚书》始有今古文之分。西汉文帝时晁错根据伏胜记诵所整理的28篇《尚书》,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定,称《今文尚书》。汉武帝时,曲阜孔壁中又发现一种用战国古文字写成的本子,称《古文尚书》,它比《今文尚书》多16篇。此书到西晋末因战乱丢失。东晋初,豫章内史梅赜所献《古文尚书》,经唐宋明清以来学者考证,实为伪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