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_太伯奔吴_.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浅议_太伯奔吴_.doc

浅议_太伯奔吴_.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宝鸡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总第113期35浅议“太伯奔吴”高强“太伯奔吴”是先周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与周的兴起,与西镇吴山有密切关系,因此颇受学者重视。本文试图在总结前贤成果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方家同仁。一、“太伯奔吴”之纷说关于“太伯奔吴”诸说并呈,莫衷一是。分歧的焦点主要在于“太伯奔吴”的原因和地望。11“太伯奔吴”之原因②一文中主张分封说。如此一来“太伯奔吴”便成了“太伯封吴”。(5)虚构说。陈桥驿认为“吴为周后说是完全不可信的,是在吴成为中原大国的吴王夫差时代造出来的”③董楚平认为据《左传》。、《国语》、《论语》所载,早在夫差以前就有“吴为周后”之说,④并非夫差虚构。。(1)让贤说。孔子在《论语?泰伯》中盛赞太伯“三以天下让”《史记?。周本纪》《史记?、吴太伯世家》进一步确立了让贤说,使太伯成为千古传颂的道德楷模。但古代就有人对此不以为然,如王安石的《诗义钩沉》说:“以太伯避季,则季疑于弗友,故特先言其友也。”崔述的《丰镐考信录》说:“大王何以预知其有圣孙,而大伯又将让之于谁乎?”(2)翦商说。《诗经?鲁颂?宫》“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徐中舒《殷周之际史迹之检讨》“余疑太伯、仲雍之在吴,即周:人经营南土之始,亦即太王翦商之开端。”顾颉刚在《太伯至荆蛮为周人经营南土之始》一文中认为“此论为前人所未发,而极确切”。梁白泉在《太伯奔吴》一文中说:“太伯奔吴正是当时周族政治的需要,需要他们把尽可能广的地域,尽可能多的方国都统统联合起来,对商朝形成包抄的局面。”崔述质疑道:“大王流离播迁之不暇,而暇谋商乎!”①“乌有喘息甫定而欲翦商者哉!”(3)不从说。《左传?僖公五年》“大伯不从,:记》正义、《汉书?地理志》《吴越春秋》《括地、、志》等皆有此记载,唐兰、李学勤等当代学者亦持此说。(2)宝鸡吴山说。闻一多在《天问疏证》中指出太伯封吴的吴应为陕西吴山。蒙文通认为“太伯之奔固在于此。⑤张筱衡、刘启益提出太伯所奔之”⑥吴就是陕西陇县一带的国。田昌五、尹盛平、⑦何光岳均认为太伯所奔之吴在宝鸡一带。(3)山西平陆说。钱穆率先提出太伯之国就是⑧山西南部的虞国。童书业认为吴的初国本在河东⑨虞国。杨宽、王玉哲等亦支持此说法。(4)皖南、宁镇说。董楚平在《吴越文化新探》一书中提出“周人初到江南的地点,不是无锡、苏州一带,而是宁镇至皖南一带。⑩任伟在”《西周封国考疑》中也认为“太伯所奔之吴国应当在今皖南、宁镇地区。”(5)江西樟树说。顾颉刚根据出土的《者减钟》推断吴国始在江西。(6)南岳衡山说。《楚辞?天问》“吴获迄古,:南岳是止”《吴越春秋》太伯、仲雍“二人托名。:采药于衡山,遂之荆蛮”。鲍鼎据此认为太伯所奔之吴在南岳衡山。(7)迁徙流动说。顾颉刚在《太伯在荆蛮为周人经营南土之始》一文中说:“疑吴始立国于江汉,其后迁于鄱阳湖滨,最后乃迁至无锡、苏州也。”何光岳认为太伯、仲雍“受封于周原北缘的陇县吴是以不嗣。”朱熹说:“大王因有翦商之志,大伯不从,大王遂欲传位季历以及昌。大伯知之,即与仲雍逃之荆蛮。按照朱熹的说法,太伯和仲雍像后”来的伯夷、叔齐那样反对伐商。崔述专门写了《辨太伯不从翦商之说》以驳朱说。(4)分封说。《穆天子传》“太王父封其元:子吴太伯于东吴”。卫聚贤在《太伯之封在西吴》21“太伯奔吴”之地望(1)江苏无锡说。《世本》《史记》索隐、、《史36宝鸡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总第113期过程也被简化为太伯直奔苏南吴地。却多有虚构、渲染。“太伯奔吴”是对事实加以重构的产物,是在周族不断壮大,周文化逐渐传播的过程中重构的,是当时民族和文化交融的缩影。51无论太伯所奔之吴是否为宝鸡吴山,都无61吴山旅游要有文化底蕴,要充分研究和宣(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历史系)(校对:王宏波)41“太伯奔吴”虽确有其事,但后世典籍所载岳,主祭祀天神之职,其后南奔荆蛮,迂回于赣、皖、江一带,最后建都于无锡梅里,形成强大的吴国。”二、“太伯奔吴”之管见通过分析众说纷纭的“太伯奔吴”一事,我们或许可以理出一些头绪,得出几点结论。即为“大伯不从”。大量的记载说明“太伯奔吴”确有其事。21古公父确实未立太伯、仲雍,其原因既11太伯、仲雍确实未随古公父至周原,此ξλψλωλ损吴山的重要地位。吴山是炎黄圣地、周秦重地、五镇之西镇、吴姓发源地之一。传“吴山文化”。吴山文化除了应以西镇文化为核吴姓姓氏文化以及西府民俗文化的结合。注释:非太伯让季历之贤,也非太伯受翦商之命,而是为了“笼络姜姓族人”,巩固姬姜联盟。《史记?周本纪》“太姜生少子季历,季历娶太任,皆贤妇:人,生昌,有圣德。”季历的母亲是姜炎族女,立季历可以得到姜炎族的全力支持,这对于周人的生存和发展至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