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摘要]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高校应高度重视生态文明教育工作,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扎扎实实地做好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工作。[关键词]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教育培养[正文]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教育的现状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亟须完成的四项任务: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这既是我国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举措,更是就人类未来的美好愿景所作出的庄严承诺。我们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的生态文明素质和观念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而推进我们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提高我们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措施。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近些年来,许多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开设环保课程,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大部分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环境保护和责任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但由于有的学校对生态文明教育不够重视,起步较晚,措施不力,致使有的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淡薄,破坏生态环境、浪费自然资源的现象和行为时有发生。大学生是本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骨干力量,对他们进行生态文明意识教育,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显得尤为重要和急迫。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教育的建议明确培育生态文明意识,提高生态文明素质的重要意义。培育生态文明意识,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因此,大力培育生态文明意识,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近年来,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未能从根本上得到遏止,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的缺失。只有大力培育全民族的生态文明意识,使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才能解决生态保护的根本问题,才能为生态文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换而言之,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培养也是刻不容缓的。2、设置有关环境保护的专业或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生态文明教育。高等院校应有计划地设置有关环境保护的专业或课程,只有使大学生懂得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才能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构筑起牢固的生态屏障,摒弃不良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提高生态文明的素质。利用有关环保节日宣传,进行生态环境教育。现在每年有许多节日与环境有关。如3月12日的植树节,3月22日的世界节水日,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等,在这些节日前后各种报刊、电台甚至街头都有有关的宣传内容,这对学生都是很好的教育,高校应该在节日时利用学生组织或学校组织对这些节日进行相应的宣传,使同学们更有生态文明的意识。从小事做起,重在参与。在新形势下培育生态文明意识,必须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找寻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实践中接受教育。也就是说,必须坚持从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实践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学校对学生要倡导新的生活方式,不追求华丽,进行适度消费。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亲自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如参加本地动植物资源、环境污染状况、水质调查,进行空气监测,参加环境保护志愿者活动等。要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过年过节多打一个电话,少寄一张贺年片,不用或少用一次性木筷,以节约宝贵的木材资源,把自己不用的,而仍有使用价值的用品尽量捐献给他人或社会,少用塑料袋以减轻“白色”污染等。教育学生从关心自己到关心学校环境,关心社会和国家,关心世界,关心整个宇宙。只有这样,才能造就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绿色”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