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环境卫生学宣讲饮用水卫生地震或洪涝灾害常引发哪些疾病?如何防制?饮用水卫生学意义饮用水与健康介水传染病(water-bornecommunicabledisease)原因:当水源受病原体污染后,未经妥善处理和消毒即供居民饮用。处理后的饮用水在输配水和贮水过程中重新被病原体污染。危险性:饮用同一水源的人较多,特别是集中式给水水源受污染时,影响范围大,发病人数往往很多。病原体在水中生存受多种因素影响,但一般仍能存活数日、甚至数月,有的在适宜条件下还能繁殖。肠道病毒、原虫包囊不易被常规消毒所杀灭。流行特点:水源被污染后可呈暴发流行,短期内出现大量病人,且多数患者发病日期集中在同一潜伏期内;若水源经常受污染,其发病者可终年不断,发病呈地方性特点。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大多数患者都有饮用或接触同一水源的历史。一旦对污染源采取净化和消毒措施后,疾病的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化学性污染中毒饮水氯化消毒副产物与健康危害罗马尼亚巴亚马雷金矿的含氰化钠的污水溢过堤坝,三百万立方米受污染的水流入邻国匈牙利的蒂萨河,在蒂萨河面已收集到100多吨的死鱼,还有更多的鱼葬身河底,所幸的是河里氰化物的浓度还不至于使人丧命。氰化物:理化性质:一类含有氰基的化合物,包括简单氰化物、氰络合物、有机氰化物。来源:炼焦、电镀、选矿、化工及合成纤维等工业废水;泄漏事故等。转归:转归产物急性毒性(大鼠经口LD50)氰化钠:6.4mg/kg,高毒氰化氢:高毒,蒸发,吸入危害氰酸钠:1500mg/kg,低毒硫氰酸钠:764mg/kg,低毒硝酸钠:1267mg/kg,低毒氨:浓度低,无实际危害二氧化碳:实际无毒金属络合物:>8g/kg(氰化铁)实际无毒,稳定氰化钠易溶于水,水中泄漏的主要危害是水解形成剧毒的氰化氢(沸点25℃)从河面蒸发逸出。如果河道周围是空旷地带,一般不会造成人生危害。如果泄漏地点周围人口密集,必须采取紧急疏散措施。残余的氰离子会与水中金属离子形成非常稳定的金属氰化络合物,沉积于河底,进入缓慢的生物降解过程。也有一部分转化成低毒的氰酸钠和硫氰酸钠。氰化钠对淡水鱼类的急性危害水平为0.02ppm(mg/l),河水中氰离子水平达到0.2~0.9ppm时可以造成大批鱼类死亡。但对人的急性危害则不同,一个50公斤体重的人口服氰化钠的最低致死剂量是143mg,如按美国氰化钠的饮水标准(0.2mg/l),他至少要饮用1公斤超标715倍的生河水才会死亡,如以我国地面水标准(0.05mg/l)计算,需要饮用至少1公斤超标2860倍的生河水才会死亡。氰化钠的蓄积性为阴性,不会在活鱼中残留而引起人中毒。进入动物体内的氰化钠转化成低毒的硫氰酸盐的半减期为20分钟~1小时。消除水中氰化钠的应急办法是加漂白粉,一般应立即在事发水域进行,可使尚未水解的氰化钠氧化成低毒的氰酸钠,进而氧化成无毒的二氧化碳等。国外对于氰化物污染事故的处理方法除了发出警报和短期的用水管制外,也只有依靠氰化钠的自然降解过程。毒作用机制:危害:急性中毒慢性中毒在体内酶的作用下,转变成硫氰酸盐,妨碍甲状腺素合成,引起甲状腺肿大。硝酸盐:来源:危害: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与仲胺形成亚硝胺,确认致癌物。集中式给水centralwatersupply集中式供水:由水源集中取水,经统一净化处理和消毒后,由输水管网送到用户的供水方式。类型:城建部门建设的各级水厂、单位自建优点:有利于水源的选择和防护;易于采取改善水质的措施,保证水质良好;用水方便;便于卫生监督和管理。缺点:水质一旦被污染,危害面广。水源选择原则: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防护、技术经济合理水质处理:加混凝剂加氯水源一级泵站反应池沉淀池快滤池澄清池清水池二级泵站管网图1地面水净化流程示意图加氯水源一级泵站集水井清水池二级泵站管网图2地下水净化流程示意图氯化消毒(chlorination):用氯或氯制剂进行饮水消毒的方法。常用消毒剂:液氯、漂白粉、漂白粉精、氯胺。有效氯:含氯化合物中氯的价数大于-1者,具有杀菌能力的有效成分。原理:CI2+H2O→HOCI+H++CI-2Ca(OCI)CI+2H2O→Ca(OH)2+2HOCI+CaCI2影响因素:加氯量和接触时间:氯与细菌作用的同时,还要氧化水中的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其需氯的总量称为需氯量(chlorinedemand)。为保证其消毒效果,加氯量必须超过需氯量,使在杀菌和氧化后还能剩余一部分有效氯。加入氯经过一定时间的接触后,水中所剩余的有效氯称为余氯(residualchlorine)。包括游离性余氯(HOCI、OCI-)和化合性余氯(NH2CI、NHCI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