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校选课.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1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广西大学校选课.doc

广西大学校选课.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学习总结姓名:张蓓蓓学号:0807100424学院: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技术与网络工程类2008级4班2009~2010年第二学期儒家思想下中国科技发展作为经济增长四大源泉之一的科技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强劲的展示出了其空前的活力。世界经济发展的情况愈益表明,科学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力量。而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方向和速度无疑的与在该国占统治地位的传统文化与思想体系的联系是最为密切的。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一个多元的统一体,先秦时儒、道并为显学,不分高下;到汉武帝时提出“三纲五常”、“独尊儒术”;唐代时儒、道恢复并用;两宋之际,程朱理学融合儒、释、道而为心性之学;真正崇儒则始于元代。秦汉以前,孔子只不过是个圣人而已。但到元代,一跃而为圣者之王——“大成至圣文宣王”。自此以降,尊儒崇儒之风一直延及清末。历想这一时期,由北宋时理学兴起,周张二程重建儒学的体系,反拨佛老,回到孔孟,恢复儒学的权威为序幕。再有朱熹提出“道统”的名称,以为周程直接孟子之传,创立理学家的道统说。宋儒的道统观念在一定意义上保卫了民族文化独立的地位。佛教在中国虽然广泛流传,但是中国没有成为佛教国,儒学始终居于主导的地位,这与道统说有着一定关系。后来蒙古灭宋,元代统治者在信仰佛教的同时,内心却极度尊崇儒家的道统。清初满族入主中原,更是肯定道统的尊严。所以儒家思想在中国是据有绝对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中国的科技发展方向和水平也是同它的关系最大。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统治中国思想界达两千多年,其影响之广、之深是世所少见的。而且在这样一种大一统思想的长期管制下,中国社会的评价或评判体系也随之以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定位,也就不可避免地在客观上约束或限制了人生发展目标的多样性。导致长期以来,人们很少会想到去资助民众去搞科学研究,甚至把科学技术视之为“奇技淫巧”而加以排斥。然而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在他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中国人“在许多重要方面有一些科学技术发明,走在那些创造出著名的希腊奇迹的传奇式人物的前面,和拥有古代西方世界全部文化财富的阿拉伯人并驾齐驱,并在公元三世纪到十三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的确,从秦汉到宋元的千余年间,中国的科学技术曾长期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在十三世纪以后,中国的科学技术就停留在经验阶段,科学技术的理论没有进一步发展。现在,以今人的眼光和从多年来的研究结果不难看出,造成这一难题的根本原因就是与在中国思想界占统治地位的儒学以及由此而派生出来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伦理型结构、中国的实用性科技和有着整体性观念的科学研究密不可分的。中国的古代社会是一个伦理型的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主要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儒学所扮演的也始终是官方学说的角色。孔子核心思想的“仁爱”不是西方宗教意义上的“博爱”,而是有等差的“爱”;孔子的“礼”是维护等差格局的理性工具,儒学是一种纯粹世俗化的伦理学说,而不是建立在形而上学或宗教意义上的伦理学说,虽然“仁”与“礼”的结合,在培养整个民族的良好道德方面获得了成功,为中华民族赢得“礼仪之邦”的美誉做了贡献。但是,由于儒家偏重于“内在超越”,即所谓的“修身养性”,注重精神内敛,而不是像西方文化那样向外欲求、向外发展、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外在超越”,这就铸造了中国人求静、求稳即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再者,儒家虽然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但更注重君臣、父子的等差序列,用“忠”来维系君臣关系,用“孝”来维系宗法血缘关系,用表层的温情脉脉遮蔽了社会内在的不平等。人与人的相对距离拉大,人人面对的是大大小小的专制权威,整个教育所培养的目标也只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各级官吏,因而与此相悖的科学技术活动就被视为”旁门左道”。一部二十四史,写满帝王将相、文人学士、贞女烈妇的事迹,却偏偏没有科技发明者的专门章节。所以从中国传统儒学的内在基因来看,其自身很难由“内圣”开出“新外王”,而其对科学技术的指导作用也只能是一纸空文,它跟民主与科学的时代潮流更是相去甚远。虽然古代儒家兼重仁智,对于知识是比较肯定的。但儒家所重视的智主要是人文知识,向来注重人伦日用,注重切近的效益,表现出很强的实用主义倾向,对于自然知识却不甚注意。如荀子所说:“万物之怪书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