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鉴赏“炼字”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精练传神、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提问方式】1.某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简要分析。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解答分析】这类题目要求品味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第一步:该字(运用了什么手法,有就写,没有不写)具体形象生动传神地刻画了什么形象(景、物、人),概括说一下(必答)。第二步: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将画面具体展开,展开时要注意突出画面特征,分值少的题可省略这步)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必答)【答题范式】这个字意思是×××(或:运用了什么手法),具体、形象、生动、传神地刻画了×××形象(或:景色),描绘出了×××情状,烘托了×××意境,表达了×××情感。【技法指导】“炼字”的4个思考角度1.修辞角度“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出塞》)“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更是吹笛人之心。“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溅”“惊”二字,同属拟人手法,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苦痛。2.声韵角度古诗词讲究平仄声韵,优美的诗词平平仄仄起来就是和谐的旋律。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惨惨戚戚”可谓千古名句,是声势的叠加,也是哀怨之情的叠加。王维《积雨辋川庄作》中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用叠字之法,不但摹景有神,而且音调抑扬,气韵流畅。3.活用角度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用作动词,且一作就鲜活生动,呼之欲出。如周邦彦《满庭芳》“风老莺雏,雨肥梅子”,着一“肥”字,写出了动态,写出了形态,想那梅子从青青小小的羞涩,到黄黄肥肥的圆甜,那黄中晕红的丰润,怎不叫入垂涎!再有“日色冷青松”。(王维《过香积寺》)、“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破山寺后禅院》)、“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冷、悦、空、红、绿,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4.语境角度无论是“捻断数茎须”,还是“两句三年得”,其目的都是使语言最契合语境,最富表现力,把意思表达得准确、鲜明、生动、精巧。因此,是否契合语境也是判断炼字优劣的重要依据-;退之先生据“笃笃笃,清脆的敲门声,衬托得山里的夜晚更加寂静”替贾岛选择了敲字,传为佳话,而近人大胆质疑:如果是主人,进自家大门何需敲?轻轻推门而入,岂不更见宁谧和谐温情?以语境为据,也不无道理。郑谷把齐己的《早梅》诗“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因为“数枝”不若“一枝”更能言梅开之早,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华子岗(裴迪)日落讼风起,还家草露唏。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简析“侵”“拂”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解析】落日西下,松风渐起,诗人游兴未尽,漫步在回家的山间小道上。全诗以“还家”为线索,通过诗人对所见所闻的独特感受,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亦动亦静的艺术画面。首句一“落”一“起”两个相对应的动词,把夕阳西下、晚风初起的黄昏景色鲜明地勾画出来,人们可以看到夕阳悄悄,躲入山后,微风轻轻掠过松林。第二句紧扣上句,正当秋高气爽之日,落日照射,松风吹拂,路边小草上的露珠早已挥发殆尽了,所以说“草露晞”。后两句写云光、山翠。云光指傍晚的夕阳余晖,山翠即山气、山包山色青缥,谓之翠微。这里诗人也用了两个动词——“侵”和“拂”,侵有侵染之意,形象地描写出诗人在夕阳下悠然自得、漫步下岗的生动情景。“山翠拂人衣”一句,暗里转换了主宾关系,赋予薄暮明灭的山色以主动性,增强了景物的动感。拂有吹拂之意,云光山色,追逐着诗人的脚步,吹拂着诗人的衣衫,从反面又衬托出诗人对华子岗景色的喜爱和流连。【答案】“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写出了诗人在夕阳落下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一“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也使人想见山色青翠可爱,柔和多姿。这两个动词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正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