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由于电信分家,网通与电信各占了半个中国。网通与电信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就变成不可调和的矛盾。同样是在广东一个省,用网通线路的宽带访问,同一栋房子内电信的宽带,需要绕整个中国一圈,必须先去北京,电信网通的交汇点排排队,丢丢包之后才重新绕回广东,造成时延,丢包率及抖动都非常不理想。许多企业,网吧及小型ISP开始考虑双链路及双归属的做法。此文试图对多ISP接入的静态方式做探讨,以一种较为可行的方式,实现多ISP上联。阅读完本文,读者基本可以实现基于静态方式接入多ISP(解决以太网接入方式本地终结的问题),及实现多出口的冗余及负载均衡,并可以根据时间进行任意出口的选择。近期完成了第一次增补:补充关于多ISP接入时如何对服务器进行负载均衡的讨论,主要解决的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按,国内国外,或按省,或按区域,或按照运营商实现对服务器的访问控制,并且实现对流的一致性。使用BGP与各个运营商建立连接,学习全球约25万条BGP路由,并且申请一段自己归属的地址做BGP通告,这样对于选路来说是最优的,可控性及灵活性也很高。缺点是接入费用,及对设备的要求及对人员的要求很高,故只适合ISP级别的运营商解决方案。ActiveBGPentries(FIB)以太网接口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很有价格上的优势,客户升级也很方便,很容易从10M升级到100M,甚至1000M,但经过传输设备或协议转换器,或一台2层交换机,之后,无法检测到以太口对端设备的状态,由于静态路由需要依据本地端口up,down去做判断,是否置放于RIB表内,所以以太口的本地终结特性不利于静态路由的使用。试想一下你的笔记本电脑接着HUB上网,而你的HUB上联端口断了,你的笔记本依然是无法觉察,WINXP的默认网关依然不会改变。使用BGP的好处之一在于BGP基于TCP的应用,并且承载了数量巨大的路由及路由属性,对于拥有全路由表的设备来说下一跳的选路是最佳的。但跑BGP的设备要求很高并且对人员的要求及资金都很高,一般网吧及企业客户是通过默认路由指向上游ISP,由于没有250万条细节路由,无法选择最优的下一跳,多个出口也只能使用浮动的默认路由,提高了冗余性,但备份链路的利用率基本等于0,浪蚜舜怼?当其中一个出口中断的时候,如何控制路由的下一跳进行变更,当出口恢复时,如何控制路由的下一跳的恢复到原来的链路上。由于客户与ISP不存在BGPPeer的关系,并且也没有BGP代理通告之类的服务,客户只能使用不同ISP提供的源IP地址,之后进行NAT转换,如何按照出口去控制NAT转换不同ISP的源地址呢?我们使用Cisco最新的特性RTR去解决,RTR原本是SAA上的一个应用,作为对SLA测量的应用;之后Cisco扩展了RTR的应用,基本原理是使用ICMP报文去测试网关,如果在一定时间内ICMP报文无回应,基本就可以判断为网关不可达,应用范围很广,甚至可以基于Httpget去测试WEB服务器,服务的有效性等。软件版本在Cisco12.2(25)S已经融入了此特性,感兴趣的可以去Cisco网站查阅此特性的应用。Huawei在底端产品也提供了类似的特性,必须使用最新的VRP3.4,但是应用相对没那么广。截至至今全球25万条路由,但归属电信AS4134及网通AS4837的地址聚合后并不是很大,所以我们完全可以使用静态路由替代。从互联网官方网站得到的数据:附表1电信AS4134的统计数据附表2网通AS4837的统计数据可见聚合后AS4134的路由依然有255条,而AS4837聚合后路由减少到185条,所以我们选择网通做静态路由指向。经过互联网上官方网站上采集的资料,再经过复制粘贴加工后得出一份AS4134的静态路由表(严重考验EXECL及记事本的功力,162条路由20分钟搞定),总共筛选出162条静态路由接着复制粘贴到设备上即可,比方便面还方便。。。。。(技巧是一次复制粘贴100跳)而到电信及国外的路由,我们使用默认路由即可。这样就解决了路由最优化的问题。打上标签的静态路由通过重分布进入私有AS的BGP,通过BGP携带给核心路由器,而Cisco2620只做路由控制使用。我们使用递归算法+CEF去把此问题解决,由BGP去携带控制流量的路由,而核心路由器上配置递归路由+默认路由,并由CEF实现对IPRIB表递归算法的二,三层匹配,减少设备CPU的负荷。流量基于CEF表查找并对应最佳的二层MAC地址完成二层重写。4):我们使用Route-map去实现对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