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1927:《东方杂志》翻译文学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04——1927:《东方杂志》翻译文学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1904——1927:《东方杂志》翻译文学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04——1927:《东方杂志》翻译文学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自1840年以来,中国的现代化运动愈发加剧,文化和经济的变化亦成加快。伴随着国家和民族面貌的变动,文学对于表现和反映时代精神的职能也变得更为重要。促进了文学翻译的发展,使文学知识的传播和交流更加便利。《东方杂志》在此时应运而生。1904年,林纾与吕瀛创办《东方杂志》,创刊宗旨是:“翻译外文,以传播科学、文艺及第四层面之新知”。其主要特点在于大量的文学翻译与介绍,每期的翻译文章占到总版面的1/3-1/2以上。因此,《东方杂志》成为了翻译文学研究的重要资料来源。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分析《东方杂志》翻译文学的特点与贡献,以期对于翻译文学研究有所启示。三、研究内容1.《东方杂志》翻译文学的类型与数量《东方杂志》的翻译文学主要涵盖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各种文类,其中以小说为主。例如,《东方杂志》1911年发表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便是一个知名的代表作。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27年,《东方杂志》共翻译了120余种小说、95余种诗歌、50余种散文、30余种戏剧,翻译总量达500余篇。2.《东方杂志》翻译文学的特点(1)“宽泛性”和“深入性”《东方杂志》的翻译文学泛指世界各国的文学作品,除了广泛地涉及到中欧、英美、法国、俄罗斯、日本等文学以外,还涵盖了中亚、波斯、东南亚等地的文学。(2)互通性《东方杂志》的翻译文学充分体现了西方文学与中国文化之间的互通性。例如,《流放者日记》、《灰姑娘》等著作,都是与中国文化有共通点的外国文学作品,在中国读者中产生了较大影响。这些作品的广泛传播与人文属性大有关系,主义揭示了诸多普世价值的共性。(3)时代性《东方杂志》的翻译文学充分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和文化背景。例如,《列夫·托尔斯泰全集》等作品在当时的中国读者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展现出了社会、政治、文化方面的迥异。四、研究结论作为中国第一本翻译文学杂志,《东方杂志》为世界文学与中国文化的互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它不仅丰富了中国读者的阅读,同时也让外国作品在中国的传播与推广产生了重要作用,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与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