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山西省商务系统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的深入普及,“十一五”期间将成为实现以信息化带动传统产业、全面推动社会与经济各项事业深化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我省商务系统要提高认识,把握机遇,发挥优势,以信息化推动商务事业的发展。一、我省商务系统信息化发展状况山西商务系统信息化工作的发展是从1985年开始的。1998年国家实施“金关工程”启动后,在商务部和省里有关方面的支持下,山西金关工程网络平台建设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对我省内外贸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实现了商务厅政务信息与省政府、省委、商务部的网上传输。特别是商务部规定所有国内外贸易的业务全部从网上运行以来,绝大部分的政府管理业务如配额招标、进出口统计、外资统计、外经统计、机电招标、许可证发放、加工贸易审批、进出口登记、市场运行监测、年审预警系统等全部实现了网上运行,商务厅与商务部实现了垂直的网上办公。与海关联系的电子口岸执法系统也在网上运行。为提高机关的办事效率,我们专门开发了山西商务厅办公自动化软件。通过信息化实现业务流程的再造,过去企业到北京参加进出口商品招标、贸易审批、许可证发放等费用高,时间长,而现在在企业计算机终端就可以完成这些业务,为企业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商务部和商务厅的政府网站免费为企业提供的招商引资、进出口商品信息等服务,帮助企业开发了更广阔的商务机会。我们在商务部的支持下,动态地选择了3万多家世界买家挂网宣传,为我省的企业提供服务。目前山西已有5000家企业、7965个商品进到全球进出口商品的公共信息服务系统,1000多个引资项目在网上进行了招商宣传。每年的在线广交会为我省企业的500多个商品进行在线联系,每年通过电子商务成交量约占成交总额的三分之一。在商务部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的支持下,我们正在开发应用系统。我们拟选择一家商贸企业试运行,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山西商务厅的电子商务平台系统,为在全省范围内推广网上可视洽谈,网上订单打好基础。为了增强商务系统工作的透明度,开展了公共信息服务,建立了商务厅的门户网站,公布了办事指南、政策法规、规章制度、公开承诺、网上咨询和投诉窗口等内容。对于投诉的内容及时交有关处室办理,特别是通过网络对商务系统作了行风评议,对于反映的问题,也及时作了解答和处理。全省十一个市中,七个市商务局建立了自己的政府网站,两个市商务局正在建立网站,两个市商务局也在配备机器和技术人员。一些企业开始在互联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站或在网站上设立网页宣传企业,树立企业形象,开展BtoB业务。有的还在互联网上开设网上商场,开展BtoC业务,进行网上比价,网上订货,网上交易,大大扩展了企业的市场空间。一些大中型流通企业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企业的进销存信息化管理、物流信息系统管理,电子收款机、条形码技术、信用卡技术、销售终端机等应用逐渐增加。我省商务系统信息化工作虽然已经起步,但和形势发展需要相比,与一些先进省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统一的协调引导力度不够,发展信息化没有规划,缺乏法规、标准和政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率低,虽然有的商务部门建立了自己的局域网、门户网站,但实用性较差,网络信息资源孤立、分散、更新不及时、共享性差;信息市场经济秩序不规范,缺乏安全交易需要的保障体系,数字证书授权认证中心(CA中心)和信用认证咨询体系尚未建立;网上支付、物流配送体系不配套、不完善;企业信息化基础较薄弱,总体水平偏低,企业联网率和使用电脑普及率低,使用效果不理想;一些领导干部和经营者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有关信息化知识的宣传教育普及不够;缺乏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地区和企业之间电子商务发展不平衡,信息孤立,资源不能共享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地制约了我省商务系统信息化工作的进一步健康发展,与建设“数字山西”的要求很不适应。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逐步解决,发挥信息化工作在促进我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二、“十一五”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我省经济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在商务系统大力推广应用信息技术,为我省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全面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经济发展掌控能力和指导能力;以信息化带动标准化,规范商务系统社会服务职能,强化社会保障能力,促进我省社会和谐发展。根据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我省商务行业的实际情况,积极、科学、稳步地推进山西商务系统信息化的发展,坚持“政府引导,加强管理,统筹规划,改善环境,企业主导,分布实施,强化治理,注重效益”的指导方针,加强政府运作电子政务的力度,紧密结合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模式、强化经济调节、完善市场监管、加强社会管理、提高行政效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