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区域发展与协调.ppt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11M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十章 区域发展与协调.ppt

第十章区域发展与协调.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十章区域发展与协调课程教学要求:了解人文地理学的区域属性,掌握区域的时空完备性、区域共同体等有关概念。掌握区域发展与演变理论及影响因素和区域发展类型,掌握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理论。就区域的本质而言,它是地球表面的一个范围,是地球表面各种空间范围的泛称或抽象。由此,我们可以简要表述为: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其基本属性是:(1)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并占有一定的空间(三维)。这些空间可以是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2)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其范围有大有小,是依据不同要求,不同指标体系而划分出来的;其界线往往具有过渡性特征,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地带”(自然界区域界线有时是截然的,但大部分也是过渡性的)。(3)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形式。分级性或多级性、层次性。因而区域具有上下左右之间的关系(纵向的、横向的)。每个分区都是一个区域的组成部分。(4)区域是客观存在的。是人们按照不同的要求、对象加以划分的,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与区域相近的词有“地区”(area)、“地域”(territory),其实质是一致的。只是“区域”是泛指,而“地区”则是特指,如华东地区;“区域”范围有大有小,而“地域”一般范围较大,且更强调地方性、景观性。至于“空间”,虽然基本含义也与区域相近,但其范围更抽象、更笼统。2、地表充填着区域二、区域的时空完备性2、区域共同体的分层结构(1)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科学规划西部各地理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开发规模和速度应当合理,经济增长要符合区域未来发展目标。(2)突出区域开发的生态保护建设。(3)研究开发区的时空类型。(4)研究区域共同体建立的条件及总体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