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生、劳保规定.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KB 金币:14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计生、劳保规定.doc

计生、劳保规定.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4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计生法规:一、法定结婚年龄:男二十二周岁,女二十周岁。晚婚年龄:男二十五周岁,女二十三周岁。晚育年龄:女二十四周岁二、婚假:1、法定婚假3天;2、晚婚假18天;。3、再婚假3天。三、产假:1、初婚第一胎平产生育假90天;2、晚育产假增加30天,为120天;并给男方护理假10天;3、剖腹产增加15天;4、多胞胎生育每多生育一婴儿、增加产假15天;5、计划内二胎休产假90天。6、产假期间办理独生子女证增加产假15天。四、采取节育避孕措施假:1、放置宫内节育器(上环),休假3天,7日内不安排重体力劳动;2、取宫内节育器的,休假1天;3、结扎输精管,休假7天;4、结扎输卵管,休假21天;5、怀孕不满3个月施行计划生育补救措施的,休假25天;怀孕3个月以上施行计划生育补救措施的,休假42天。(单位职工结婚、生育,单位要及时向厂计生办汇报,带好结婚证、产假条经计生办审批婚假、生育假)五、女职工哺乳假:1、哺乳假时间以孩子满周岁为时间段。2、每天二次哺乳时间,一次为一小时,两次哺乳时间可合并使用。六、女职工劳动保护法:1、不得以结婚、怀孕、生育、哺乳为由将连续一年以上女职工(含合同工、临时工)辞退、解聘或转为待聘人员,也不得在女职工休假期满后不安排回原岗位工作。2、禁止安排妊娠和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3、对孕期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加班加点,原从事经常弯腰、攀高、下蹲、抬举、强烈震动等容易引起流产、早产作业的,应暂时调做其他工作或酌情减少工作量。4、怀孕七个月以上(含七个月)的女职工,凡从事连续作业工种的每天给工间休息两次,每次三十分钟,两次可合并使用,并酌减劳动定额。5、女职工怀孕七个月以上和哺乳未满一周岁婴儿的,不安排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工作。七、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夫妻,在领取《再生一胎生育证》后,可以怀孕并再生育一胎子女(一)双方均为独生子女,只生育1个子女的。(二)独生子女死亡的。(三)只有1个子女,该子女经社区的市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设立的技术鉴定组织确诊患有非遗传性残疾,不能成为正常劳动力的。(四)一方为革命烈士亲生独生子女或者二等乙级以上伤残军人,只生育1个子女的。(五)一方在煤矿井下连续从事采矿作业5年以上,并仍在从事煤矿井下采矿作业,只生育1个女孩的。(六)双方均为少数民族,且居住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只生育1个子女的。(七)归侨、侨眷或者在本省定居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台湾同胞,其子女均在国外或者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台湾定居的。(八)双方均系华侨、一方回国时间在6年以内,只生育1个子女的。(九)再婚夫妻一方再婚前生育1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的。(十)双方均为农民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1、只生育1个女孩的;2、男方到无兄弟的女方家结婚落户只生育1个子女的,但女方姐妹有2个以上的,只准许1人。3、一方为独生子女,且其父亲或者母亲亦无兄弟姐妹,只生育1个子女的;4、男方的兄弟均无子女并巳丧失生育能力,只生育1个子女的。八、再生育一胎妇女生育间隔年限再生育一胎妇女的年龄不得低于25周岁;再生育一胎的间隔期不得少于4周年。生育妇女的年龄超过28周岁的,再生育一胎的间隔期可缩短至2周年。办证指南一、办理结婚证:1、持双方身份证、户口簿到户籍所在地办理。二、办理《一胎生育服务证》1、持结婚证、户口簿到所属社区居委会领取联系卡。2、联系卡如实填写,字迹工整、清晰,并盖好双方单位、社区居委会和(镇、街办)计生公章,如女方户籍在南昌市管辖以外的应加盖县(区)级计生公章。3、双方户口簿、身份证、结婚证及复印件2份。女方一寸免冠近照4张,夫妻二寸合影照一张。4、携带以上材料,前往青云谱区政府内领取一胎生育证。三、办理独生子女证:1、到街办或单位领取独生子女申请表,由独生子女的母亲单位填报,如女方无固定职业则由男方单位填报,一式三份。2、单位签署意见后,转送独生子女户口所在公社(街道办事处),然后报县或区审批。3、县区审核后,退回公社(街道办事处)留一份、一份存男方单位,一份存女方单位。四、办理职工子女待遇证(一)办理原则:1、依照国家有关政策,企业为每一位符合条件的职工办理供养直系亲属劳保待遇证。2、是企业工会会员。3、男女职工确定一方为办理对象,一方办理、另一方工会应出具未办理证明,不能重复享受。4、确定后不得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