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内宿生日常管理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内宿生一片展现自我的天地湖洋中小:汤菊兰湖洋中小是一所典型的乡村小学。针对部分孩子离学校远,上学难的实际情况,多年来学校一直实行寄宿制管理,如何让全校那么多来自各个山村的孩子吃得好、住得好、学得好,成为学校领导和老师们思考的难题。对于如何加强对内宿学生自我管理的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给予他们更多温暖的关心。针对这些情况,学校急需摸索出一条适合本校实际的内宿生管理的路子。我认为应该做好如下几点:一、培养内宿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内宿生在学校生活实行“半封闭、全帮教”的管理模式,实现了“学习在教室,休息在宿舍”的管理方式,为了让学生在校舒心,家长在家放心。要求内宿生的生活指导老师尽可能与学生同吃住,同时要求每位班主任配合生管老师协助做好本班内宿学生的生活指导,做孩子们的临时父母和知心朋友,随时给他们进行生活、学习、做人等各方面的指导。从学生的吃、穿、住、学,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和关心。学校的内宿生来自本乡的各个山村,新的学期来到陌生的环境中学习生活,许多中低年级学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对学校的生活和学校各方面的要求很不适应。为了让内宿生能尽快的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学校必须对内宿生进行生活能力的培养训练,以及行为规范的教育,让孩子们建立以校为家的观念;生活指导老师要利用一切课余的时间对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训练指导和培养。如:指导学习整理宿舍内务,如物品的摆放,叠被子,洗衣服等。经常开展“叠一叠、摆一摆、比一比”的叠被子活动,让孩子们在学会并掌握叠被子的方法之余,又养成了讲卫生、爱整洁的好习惯。加强寄宿生在学校的思想教育及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每个宿舍选出舍长、副舍长,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宿舍长负责管理好宿舍里的每一位成员,自觉遵守寄宿生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内宿生行为规范,争取使每一个寄宿的孩子很快适应学校的寄宿生活,尽快融入到学校温暖的大家庭,如果孩子们在学校找到了生活的乐趣,生活也就安定了,生活安定了学习也就有干劲了。二、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主要提高孩子们的卫生保健意识,完善各种管理制度,重视过程看重结果。为了使宿舍的清洁卫生落到实处,寄宿生内部要成立文明小卫士,每天轮流上岗,负责宿舍周围的卫生工作,做到“每天三小扫,一星期一大扫,孩子们自我参与检查和管理,这样内宿生的卫生工作效果将更好,一天到晚宿舍都能做到地面无纸屑,室内干净整洁。在每个寄宿生心中都树立一种“学校是我家,清洁靠大家”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三、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学校针对孩子们小自理能力差的特点,及时制订出相关的制度,规范孩子们的行为,加强自理能力的培养。通过“每天检查、每天评比、每周公布”的形式,产生“文明宿舍”,并给得分高的宿舍颁发流动红旗,制订确实可行的制度,规定地面的干净程度、室内无异味以及物品的摆放等多项内容。而且宿舍里每位孩子的每天每项自理活动,都直接与宿舍的得分挂钩,一旦做得不够好,将直接影响着宿舍流动红旗的评比。环环相扣在于促使学生自理能力的形成。完善宿舍检查制度,文明小卫士每天不定时对所有的内宿生进行学习、生活、纪律等方面的检查、监督,每一项检查都做好记录并评分以及在墙上公布评分结果,孩子们在校的学习、生活、纪律得到了约束,使他们之间起到一种互相提醒、互相督促的作用。倡导宿舍的和谐文明建设温馨家园,每星期通过“文明宿舍”的评选以及颁发“流动红旗”这一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孩子们自觉遵守宿舍纪律和认真整理宿舍内务的习惯。每学期举行一到两次“宿舍文化”活动,通过“最美最温暖宿舍评选,最干净宿舍评比,”等活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既丰富了孩子们的校园文化生活,又营造了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四、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学校要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教育摆在首位,树立“隐患危险猛过明火,安全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学校一定要把内宿生的安全工作摆在首位,抓紧抓好抓实。学校每学期要进行一到两次由学校组织,舍长配合开展的疏散演练,经常举行安全知识讲座。让孩子们在教育和开展的各项活动中掌握各种安全知识,要求每个学生掌握防火、防溺水、安全用电和防雷等必要的安全常识。在学校显眼的地方装上紧急事件应急流程图,强化学校内宿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孩子们对突发事件应变处理的能力。健全宿舍安全工作每日查制度,巡逻与值班相结合,学校加大宿舍对用电、用水、消防、防盗等不安全因素的排查力度。每天早上、中午和下午三次值日教师对宿舍进行检查,排除一切安全隐患,督促学生的生活情况,为学生提供自我管理,提高广大学生的安全意识。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为了让住宿的孩子生在中午和傍晚这段时间里,也可以享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快乐,避免出现管理上的空缺,学校要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