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如何有效的解决“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是近十多年来农村经济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不断被重视和着力解决的问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解放以来,我国历届政府都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经过60多年社会各界的艰苦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仅用世界上不足7%的耕地养育了世界上近五分之一的人口。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党在农村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代表的一系列经济改革政策,调整了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改善了我国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尤其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经表决决定,自次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这意味着9亿中国农民将依法彻底告别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但是仍出现了一些关乎“三农”的问题亟待解决。一、“三农”问题的含义所谓“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农业问题主要是指农业产业化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二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低三是农产品结构与市场结构不相适应。农村问题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基础薄弱。二是城镇化进程滞后,要看到“三农”问题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城乡经济结构是密切相关的。城镇化率低且村镇极其分散的工业企业小而且少,缺乏产业群规模的大型企业的支撑,缺乏规模效益与区域经济工业化的要求极不适应农民的非农产业出路极其狭窄。三是乡村面貌落后,由于基层组织和乡级政府职能上的错位,乡村规划落后,或基本上没有规划无法有力执行规划的问题十分普遍,导致乡村建设混乱。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二是农民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三是农民的文化素质得不到较快提高。二、“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不论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改革开放以后还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可见“三农”问题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性。所谓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国家安在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一定要处理好“三农”问题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积极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行动。全面积极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取得的成就显而易见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明显的完善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也明显增强。三、“三农”问题的现状(一)、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建国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发展农业,增加粮食产量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二)、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现实: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农业发展仍然相对滞后,农业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具体表现为第一、农业技术装备和劳动生产率水平都比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第二、抗灾害能力差。第三、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粮食是基础的基础。第四、我国可耕地少,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属于低水平。中国的农业问题必须自力更生,不能完全依靠国外(三)、“三农”问题的现状主要表现为:农村经济十分萧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农村市场发育严重滞后,农产品商品率极其低下,产供销体系没有建立,资源配置无法优化;农村人口众多,劳动力严重过剩;城乡居民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上两极分化严重,形成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造成城乡居民在基本权利和根本利益上的巨大差别;农村教育水平十分低下,社会保障制度没有建立。四、“三农”问题的解决措施“三农”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过程,只有遵循“治本为主,治标为辅,标本兼治”的方针,赋予农民国民待遇,实行城乡统一的各项政策制度,并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建设,才能最终解决三农问题。面对一系列“三农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打破城乡二元经济格局,赋予农民国民待遇。取消现行户籍制度,实行城乡统一的居民户口制度,恢复宪法赋予农民的自由迁徙权利。有条件、有步骤地将进城农民工转为城镇居民,纳入城市的各种社会保障之中。废除农业各税,实行城乡统一的财税政策。取消一切农民负担,从根本上遏制乱收乱摊行为。开征高消费税、社会保障税,提高赠予税率和遗产税率。第二: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和计划生育政策。逐步废除退休工资制度,采取国家、集体、个人三三制的原则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看,贫有所济,失业而有所助。严格控制农村人口增长,加大计划生育的宣传力度和执法力度,消除城乡差别。只有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