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小抄.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04KB 金币:14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病理学小抄.doc

病理学小抄.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4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适应:细胞核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对于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和刺激作用而产生的肺损伤性应答反应,称为适应。2萎缩: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缩小。组织与器官的萎缩,除了其自身实质细胞因细胞内物质丧失而致体积缩小外,还可以伴有实质细胞数量的减少。3肥大: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称为肥大。4增生: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目增多,称为增生,常导致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5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6淤血: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血流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管内,称淤血,又称静脉性充血。7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8透明血栓:发生于微循环的血管内,主要在毛细血管,因此只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又称为微血栓。9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10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11贫血性梗死:当梗死灶形成时,从邻近侧支血管进入坏死组织的血量很少,故称贫血性梗死。12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动物针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复杂的防御反应13修复:损伤造成机体部分细胞和组织丧失后,机体对所形成缺损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14再生:由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来修复15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侵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16蜂窝织炎:是指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常发生于皮肤、肌肉和阑尾17脓肿:为限局性化脓性炎症,其主要特征是组织发生溶解坏死,形成充满脓液的腔18角化珠:癌巢中央出现的层状角化物。19肉芽肿:是由巨噬细胞局部增生构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20菌血症:细菌由局部病灶入血,全身无中毒症状,但血液中可查到细菌21毒血症:细菌的毒性产物或毒素被吸收入血称为毒血症22败血症:细菌由局部病灶入血后,不仅没有被清楚而且还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和病理变化称为败血症23癌: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24肉瘤: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25转移: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体腔,迁徙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同样类型的肿瘤的过程。26癌前病变:具有发展为恶性肿瘤潜能的疾病。27非典型增生:细胞增生并出现异型性,但不足以诊断为恶性肿瘤。28原位癌:异型增生的细胞在形态和生物学特征上与癌细胞相同,并累计上皮的全层,但没有突破基底膜向下侵润。29坏疽:是指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坏疽分为干性、湿性和气性等类型。30干性坏疽:常见于动脉阻塞但静脉回流尚通畅的四肢末端坏死去干燥皱缩呈黑色,与正常组织界限清楚,腐败变化较轻。31湿性坏疽:多发生于与外界相通的内脏,也发生于动脉阻塞及静脉回流受阻的肢体,坏死区肿胀呈蓝绿色。32气性坏疽:也属于湿性坏疽,系深达肌肉的开放性创伤,合并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感染。33凋亡:是活体内个别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的表现形式,是由体外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细胞主动性死亡方式,在形态和生化特征上都有别于坏死。34坏死: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35机化: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的过程,称为机化。36槟榔肝:在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因严重淤血呈暗红色,两个或多个肝小叶中央淤血区可相连,而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在肝的切面上出现红黄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称为槟榔肝。37肿瘤异型性:由于分化程度不同,肿瘤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与相应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将这种差异称为肿瘤异型性。表现为两个方面,即细胞异型性和结构异型性。38交界性肿瘤:组织形态和生物学行为介于两者之间的肿瘤。简答1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部位:主要累及大、中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理变化?(1)脂纹期:肉眼观,为点状或条纹状黄色微隆起于内膜的病灶,常见于主动脉后壁及其分支开口处,光镜下,病灶处的内膜下可见大量泡沫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