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审计预算监督的思考_3416.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4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完善审计预算监督的思考_3416.doc

完善审计预算监督的思考_3416.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下载之前请注意:1: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问题,请尽快和我联系2:如果遇到文件中有些地方图片显示不出来的,可能是文档转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请和我联系,我将图片发送给你,给你带来的不便表示抱歉!请邮箱联系:lcs012@gmail.com完善审计预算监督的思考【摘要】在我国现行的预算监督体系中,审计机构作为监督体系的主要部门已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对财政预算管理过程中权力的监督与约束不够、审计监督披露的范围及透明仁?到约束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提出了完善审计预算监督的建议。【关键词】完善;审计;预算监督1998年,我国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审计报告中称,审计署通过对国务院53个部门和直属单位的审计,发现43个部门挤占挪用财政资金31.24亿元,平均每个部门7200多万元。此后,审计署每年都向全国人大报告一次审计情况,被民众称之为“审计风暴”。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十八次会议上所作的《200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中,列举了21个部委存在的挪用、挤占、闲置、违规使用财政资金共计53.52亿元,各部委违规违纪金额从960万元、3000万元、4000万元到6亿、10亿、20亿。从1998年到2006年9年中,为什么年年审,年年有问题,且问题的性质一样,涉及的部委大致相同,而违规违纪金额还有逐年攀升之势呢?社会公众对审计的监督作用产生质疑,对审计结果的落实情况非常关注。然而,让公众失望的是久久期盼没有回音,或根本不向社会公布。进一步探究,实际上审计署的处境也非常尴尬,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我国审计体制存在根本缺陷。一、目前我国审计监督体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审计机关缺乏独立性,审计职能难以充分发挥近年来,审计部门的监督职能较之过去有很大加强,这是公认的事实。但在我国现行体制下,从中央到地方,审计部门都统一隶属于各级政府机关,是政府机关的一个组成部分,同其他部门是平行机构。审计部门对其他部门的审计实质上是自己审自己,工作立场和审计目的无法明确。审计执行过程中的人为因素使审计力度大打折扣。审计结果在法律程序上对政府和人大两方面负责,但在实际上是首先向政府负责,审计报告要经政府批准同意后方可向人大报告。如政府不同意不批准,审计报告就无法提交人大。可以想象,一些不利于政府自身问题的审计结论有可能被内部消化,既提不到人大,更不可能向社会公众公布。另外,很重要的一条是审计部门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在其干部任免、行政管理、经费审批等方面都由同级政府决定,受同级政府制约,缺乏独立性,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二)财政预算管理体制不完善,对法人权力的监督约束力度薄弱财政预算管理体制不完善表现在两方面:1.我国的预算年度与立法审批的时间不一致,我国的预算年度从公历的1月1日至12月31日,但人大的召开时间是每年的3月份,批复到三级单位已经是五月底,实际上预算已经执行了将近半年,造成预算尚未经人大批准已经执行的状况。2.我国的财政预算是部门预算,是经过基层单位的编制逐级汇总到国务院各部委,而后按部门报财政部的。根据我国预算法的规定,国务院各部委的一把手和基层单位的法人是预算执行的主体和责任人,要对全年预算的执行负法律责任。各部委或基层单位在执行人大批准的财政预算中出现的违法违规问题,首先应追究部委负责人和基层单位法人的责任。但在过去的9年中,审计发现那么多部委和单位的违法违规问题,真正给予追究和处罚的却寥寥无几,多是以承担领导责任予以批评了事,即使处罚了也是易地做官。追究惩处力度明显不够,造成责任主体不明确,单位负责人违规成本很低,造成了屡审屡犯的现象。(三)审计监督披露范围小,透明度不够高自2002年起,我国审计监督披露的范围已有大幅度扩大,透明度也有提高,但距社会公众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批露的事实不具体,如2006年涉及报告披露“国防科工委北理工用科研基金购房”、“民政部数千万福利彩票面临损失风险”,“科技部千万科研资金长期闲置”、“农业部水产研究所私设千万小金库”、“财政部隐瞒个别基金收支预算”等,都没有准确地披露具体金额,而是采取了相对含糊的表述,不能使社会公众了解真实情况。2.审计署的报告刚刚披露,各部委就在网站和新闻媒体上予以反驳,澄清、说明等,而审计署对此也不置可否,使社会公众难辨真伪、难明真相。3.已披露查出的问题及整改建议是否得到了切实整改、是否落实了整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