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名称失落的回忆 行政公文.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展览名称失落的回忆 行政公文.doc

展览名称失落的回忆行政公文.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200531325【失落的回憶】-簡永彬攝影展呈現攝影家傳達真摯情感的三個系列品,淡水系列(1979-1981),觀景器的獨白(1982-1984)與1983年至86年拍信義路三段56巷(大安森林公園前身)系列作品。雖然簡永彬九零年代至今也陸續創作,以及對現在世人趨之若鶩的數位攝影也有所研究。但最後依據展場的整體風格及大小考量,仍然定格於八零年代的三系列作品,他將多年前的攝影底片以EPSON掃描器掃瞄之後,再以EPSON的數位噴墨印表機輸出於義大利水彩紙之上,以往暗房沖洗繁複的顯影定影程序失敗機率較高,且較難表現黑白攝影中的黑色細微精密層次感,由於簡永彬對數位噴墨印有相當的研究與實驗,透過微調的輸出技術,他的黑白攝影有多層次的展現,加上對水彩紙質、色調選擇,本展整體作品給予人雋永、詩意、耐人尋味的心靈感觸。1983年至86年拍信義路三段56巷(大安森林公園前身)系列作品在簡永彬的創作資料庫中約有一百張,經過審慎的過濾選擇此次展出48幅共四十九張(兩張「光景」共裱於一幅之中)。簡的作品和一般新聞報導攝影有極大的不同,一般的採訪報導總是展現強勢的介入性質,被攝影的人們總有不信任以及驚懼、害怕的表現;而我們深入瞭解簡永彬的攝影作品之後,發現他的作品與一般報導攝影不同之點在於,每個快門時刻之前有長久的醞釀暖身期,簡永彬已經融入被攝影社群之中,他與被攝影的群體已經建立互相關懷的情誼,因而在攝影快門短暫的120分之一秒或者是60分之一秒交鋒時刻,我們見到大安森林(七號)公園前身的違章住戶們真摯情感的流露,信義路三段56巷拆遷多年之後在審視影像有更強烈的社群意識與人文關懷。或許這段創作的經過帶給簡永彬難得珍貴的人生歷練,簡永彬將自己比喻成是進入大安森林公園前身住戶社群的一條癩皮狗,和這群當時即將面臨2拆遷的住戶們有同舟共濟的情感,他熟識此社群的人、事、物「老嫗」、「憨寶」、「混蛋仔」、「老鄰長」、「老兵」、「姊妹淘」等人都永遠真實存在於他的攝影作品之中。當然作品之中見不到背著大型120相機的掌鏡者本人,意味簡永彬抽離出個人的介入,他的介入與否並未對被攝的社群有任何影響,透過他自然導引,與居民的互動,我們得以見證此業已消失社群的自然完整的一面,。簡永彬攝影的對象大部分是社會中所漠不關心的邊緣性人物,平常一般人與街頭智障者、老者、精神異常者狹路相逢會即刻勁步疾走迅速脫離,簡永彬反其道而行,與他們攀談交往,閒話家常,給他們一張驚喜的拍立得相片(「老嫗與拍立得」),或是深入他們的日常生活,例如進到社區的家庭理髮店給老鄰長理個頭髮,和街頭巷尾的小孩玩一下家家酒。因此他捕捉到最自然真摯的攝影畫面,是一般來去匆匆的媒體工作者所無法在短時間內擷取;也給文史工作者保留完整的社區面貌,街頭巷尾零星堆置著的廢棄物資雜亂牽連的電線,斑駁牆面或許是木板、磚塊、水泥、塑膠板、塑膠布拼拼湊湊的結果,隨時可見路人興之所致的塗鴉,凌亂的拖鞋散置在家門口,家門口的垃圾桶或許就是泰山沙拉油鐵桶,上頭放各塑膠畚箕,電錶就設置在自家門簷之下,任何畸零區域都可成掛衣架垂掛衣服,間或垂掛鳥籠,有時還能見到獨樹一格的破舊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即使旗面老舊破爛,仍能見證社區老兵忠黨愛國的意念。「布偶」中一位老兵翹著香港腳望著無邪的小孩玩布偶;「老大」與「受傷的孩子王中」展現社群中孩子王的天真可愛;「牆與老兵」中老兵與色澤不一的牆面、天花板、櫥面與窗戶合影,那是他執著堅韌油漆下的心血結晶;「憨寶」與「混蛋仔」真摯無邪的面容;「街景1985」老婆婆將報紙放滿整條街面,順著畫面的延伸,意識到社區個人意識的無限膨脹感;「老酒友」在雙重曝光之下,景物細膩疊置效果精彩地呈現。簡永彬善於運用現有光源營造作品的精神,「啞巴戀人」在簡突如其來奉送一枝花朵的導引下停止清晨吃早餐時的爭執,畫面中兩人依偎的身影與面容已不見先前叨敘不休的手勢論戰,右上方斜射到啞巴戀人後方的光線使畫面明亮溫暖起來。「國中生」青澀的年輕歲月有著無限生活壓力的困擾,但在面對攝影鏡頭的一剎那,那上方灑下的亮光點燃無限的生命希望;陽光透進巷弄成為「巷弄完耍」孩童嬉戲踩踏的溫暖對象;「市場光景」豬肉販將豬肉塊布滿地面販賣,光著身子大力剁肉。我們即使是在二十年後的今日,仍強烈感受到當時七號公園預定地的邊緣性居民生活閒適、可愛的一面,在生活壓力之下,他們盡情的抒發生活的真諦,溫馨感人。3淡水系列(1979-1981)曾於美國文化中心展出,是簡永彬以攝影為創作媒材的第一個完整系列的作品,取景於當時他求學生涯的所在地----二十多年前的淡水,此展有42張未裝裱作品供現場觀眾待手套翻閱。這個階段以135相機拍攝的攝影作品注重景物的取景比例,結構嚴謹,光影投射角度等都經過仔細思考。題材豐富有淡水人家的日常生活諸如路邊的馬路市場、茶倉、乾仔店、沙崙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