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农问题”的一点看法.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关于“三农问题”的一点看法.doc

关于“三农问题”的一点看法.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关于“三农问题”的一点看法第四期青干班郭强“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同时可以说是一个从所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来说明同一个群体的问题。即广大乡村区域内,主要从事种植、养殖业,身份为农民的大部分国民的生存状态的改善与产业发展以及社会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716211.htm"\t"_blank"进步问题。对于这一问题,学界已有众多论述,但论述多集中在户籍改革和土地流转上,貌似逐渐取得了共识,但其实实际操作中的深层次问题少有人论及。笔者在豫北的一个中等城市的远郊工作,结合工作中的体会,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加以讨论。农民的定义是什么这个问题乍一看似乎不言自明,农民即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但事实上在笔者工作地区,凡是“先富起来的”的农民都不是从事的农业生产。而一般的青壮年也仅是在农忙时节回乡从事农业劳动,平时在外打工。也就是说他们的大部分工作时间和大部分的工作收入都是和非农产业而非农业联系起来的。而从各地大力提倡劳务输出也可从侧面证明这一点。同时近年来又有资本投入农业,通过租赁土地和雇佣劳力进行农业生产,这些人虽从事的是农业,但很少有人认为他们是农民。因此,从职业身份定义农民似嫌不妥。笔者认为“三农问题”中的农民实指村民,即具有农民户口(也即具有村民资格),长期居住在乡村区域并享有相应土地收益权的人。这样一来就引出了本文提出的三个观点:1、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不一致性;2、农村而非农业给农民提供的生活保障;3、土地的使用权低收益和补偿高收益使得农民不愿脱离农村。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不一致性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问题在中国有特殊的意义。粮食不仅仅是一种农产品,它还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因此中央对粮食问题一向非常关注,要求粮食稳产、高产。但作为种植业,粮食的单产增加是缓慢的。而我国的农民人均耕地面积又比较少。粮食是否增收和相当一部分农民收入增加没有很大关系。以笔者所在地区为例,农民人均耕地不足两亩,一年两季,亩产小麦1000斤,玉米1000斤。小麦、玉米单价一元多些。除去化肥、种子、浇水、收割等投入,每亩收入超不过1000元。一个农民从每年种植粮食所得超不过2000元。但其在城市打零工,每天收入在50元左右。(新乡市最低工资标准,1080元/月)。这就形成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内在的不协调:发展水果、蔬菜、花卉、油料、烟草等经济作物种植可以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势必减少粮食种植面积,但我国国情又决定了不能大量减少粮食种植面积。如果从事粮食生产,收入和外出打工相比相当低。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兴修农业基础设施虽然能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但需要人力投入,减少外出打工收入。所以有机会外出打工的农民对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基础设施不感兴趣。在劳务收入占农业总收入比重较大情况下,劳务经济越发展,外出打工人员越多,越不利于农业发展。有人可能会认为,外出务工农民多了,正好可以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加快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笔者看法是如果种植经济作物,规模经营确实可能有较高回报,易于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但种植粮食却不大可行。美国的大农场实行机械化,农民有较高的收入。但其收入是依靠较多土地数量上而非单位土地产出率上。美国耕地面积28亿亩,而农民仅占人口比例的1.8%,即六百万左右。农民人均土地470亩左右。所以家庭农场都在千亩以上。可以设想,如要通过土地使用权转让达到这样的经营规模,需要和几百户农民签订协议。根据上文计算,每亩粮食收入超不过1000元,租地成本每亩300~500元(笔者所在地区价格),净收益每亩低于500元。很难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粮食种植领域。实际上转包别人家土地的往往为不具备一技之长,外出打工收入较少的本村农民。这些人文化素质不高,也无大的资本积累,很难进行机械化生产。农民为了增收,外出打工从事二、三产业,农业生产留给了妇女、儿童及老人。造成了农业生产人力投入不足。农业效益较低,农民有了积蓄也愿意投资于二、三产业而非农业。这又造成物力投入不足。正是这种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内在的不协调,阻碍了农业的现代化。三、农村而非农业给农民提供了生活保障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热点。在强调稳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学者中,普遍存在承包田提供了一定的社保功能的认识,即在我国社会保障不完善的情况下,土地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渠道,保障了其基本生活。但从上文的分析来看,在农民身体健康尚可的情况下,外出打工比务农收入更高。而其年老体弱时,从事农业劳动也未必胜任。以笔者来看,只是农村生活的成本也比较低,为大部分农民提供了一个温饱有余的生活的物质基础。从这方面来说,农村而非农业给农民提供了生活保障。所以,外出到城市打工,把家庭安在农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