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陝西紅拳大宗師鷂子高三(高占魁)鷂子高三(高山),(1816--1902)三原縣馬額鎮高家堡人(註1)。鷂子高三行俠仗義,歷來被陝西武術界尊為一代紅拳宗師,陝西地方誌編撰的《高三史略》記載:「道咸豐年間,關中並出三三,紅拳大盛,高三為魁」。咸陽縣誌記載:「高三礪盤功精子拳」。《中華武術大辭典》介紹高三「號春明,清末陝西三原陵前鎮高家壕人,幼隨兄練武,並隨數名武林高手習陝拳,成年後遊歷河南、河北、山東、山西、湖北等各省,遍訪名師,學過少林、通臂、花、猴拳等,精於猴拳,聲聞關內外。」高三家中兄弟三人,大哥高明朝為清朝參將,二哥高明輝在三原城經商。高三取名紅娃又名寶童、明春,入武林後改為高占魁,。幼時,高三天資聰穎,悟性極高,在孩童中是有名的機靈鬼,後在長兄的影響下隨其學起武藝。在峪口清麓寺有位圓淨長老,此人原為少林寺武僧,立志反清復明,因參加了白蓮教起義而遭到清政府的追捕,先後到過五臺山、峨眉山,最後落腳到清麓寺。清麓寺離高家堡並不遠,高三聽說此人武藝甚高,遂隻身離家前往拜師學藝。自拜圓淨長老為師後,高三研習了少林五形、羅漢拳及輕功,憑著過人的天資,輕功大進。高三成為紅拳開派大師,多得益於在此學藝。在學功間隙的一次探親,他父母讓他去果園摘柿子,高三不用夾杆,而是大施輕功技法,輕舒猿臂,只用了一頓飯的功夫便將一大樹的柿子摘完,令所有聞聽此事者大驚。幾年苦練使高三年紀不大就遠近聞名,為廣學天下武功,圓淨長老指點高三奔赴山東、河南遍訪名師。行至洛陽時,高三訪得城南丁家莊有位飛腿丁門慶,極擅腿法,高三聞之即拜其為師,欲學其腿功。但三年下來也未得其要領,聰明的高三就心生一計。一日,丁師外出,師母正在案頭和麵,他趁師母下麵時,出其不意,照其師母左肩猛擊一拳,師娘耳聞風聲颯然,未等高三掌心接近,倏的轉身後仰,從胸前發出一腿將高三踢出丈餘摔倒在地。師娘用的是少林裙裏腿,乃絕技也。高三就地磕了三個響頭,告別師母登程而去。其師回來後,師母告之前事,其師笑曰:「他就是為了這一腿,今已被他得去,高三不復至矣。」時有三原縣一秀才曾因此做打油詩一首:「學藝明春太認真,千里迢迢拜師尊,猛向阿婆施巧技,贏得師娘腿一墩。」至今陝西婦孺皆知高三腿法是跟河南師娘學得。其後,高三不辭辛苦行至少林寺,習練少林五路緊那、五形,梅花樁,尤鑽輕功,學藝數載後返回家鄉。道光十七年(1837)被圓淨薦往少林寺深造三年,拜圓能禪師為師,學到了「心意拳」、「六合拳」、「十字戰拳」與棍術等武功。返家鄉後,被父親安排在縣城自家開的鞋鋪當掌櫃。他無意經商,整天尋師訪友,先後與陝西名拳師臨潼「黑虎」邢三、潼關「餓虎」蘇三和耀縣「通臂」李四結為摯友,成為聞名遐邇的「關中四傑」。道光二十一年(1841),武林群英匯聚渭北以武會友,高三亦應邀赴會。渭北「群英會」在蒲城縣城召開,高三是第一次被邀請參加這樣的盛會,顯得有點拘謹,只耍了一路「小紅拳」就想坐觀各路高手獻藝。主持會的何舉人卻要他與邢三、蘇三對試,以飽大家眼福。高雖說是初次與邢三、蘇三見面,但他倆的威名早有耳聞,很想試試,卻又怕自己功底不硬,掃了大家的興,因此再三推讓。他越是不肯,大家的興趣越濃,催逼得也就越緊。無奈,他先與邢三交手。邢三走了個「朱雀門子」,就換成「黑虎掏心」,直奔高三。高三見來勢兇猛,立即閃身一避,縱到邢三背後,借勢一掌,邢三站立不住,向下撲倒,高趕緊收勢相扶,拱手賠罪。邢三連連稱讚。高又與蘇三比試,只過了兩招,蘇三就敗下陣來,抱拳認輸。在器械表演中,高揮舞金槍,左紮右刺,上下翻飛,猶如猛虎下山,凡與他對陣者,只一個回合,手中刀劍就被挑飛,無不嘆服。高的精彩表演,博得觀眾的陣陣喝彩和掌聲,使何舉人也坐不住了,下場與高比試。他倆先謙讓一番,隨後拉開架勢等對方進招。高是晚輩,自然後發制人。他見何舉人用手腿連環進攻,鋒勢很猛,就連連閃避退讓。快到比武場牆根時,何舉人見高再無迴旋餘地,就來了個「泰山壓頂」和「穿膛腿」,想一舉將高擊倒。但就在何舉人出腿的一瞬間,高縱身一躍,越過舉人頭頂,並順勢踢出一飛腿,打得何舉人身不由己,向牆根倒去。高三見勢不好,立即轉身,輕舒猿臂,抓住舉人腰間英雄帶,連賠不是。何舉人站穩身後,拱手稱絕:「輕如鷂,腿如飛,好本事!好本事!」於是,高三「飛腿鷂子」的綽號不脛自走,廣為流傳。渭北「群英會」後,高三與邢三、蘇三義結金蘭,世稱陝西紅拳「三三」。至今各省仍將紅拳稱為高家拳、鷂子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