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芦花荡》文体常识:1.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2.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3.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4.小说的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幕、尾声)。5.小说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1交代背景2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形象或心情3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主题)一.整体感知1.简要概括故事情节:抗日战争时,一个近六十岁的干瘦老头子,护送两个小女孩进苇塘,并痛打日本鬼子复仇的故事。2.小说主题:表现了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体现了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3.老头子性格特点:爱憎分明,智勇双全,老当益壮;他过于自信与自尊。4.找出最能概括老头子性格特点的句子:“他是一个过于自信和自尊的人”5.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句话点出了老头子性格的核心,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作用:总领全文,贯穿全文,为下文写老头子失职作铺垫二.重点研读:A、阅读文章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1.试分析本段第一句话的作用。这是环境描写。(1)这段话中“炮楼”“阴森黑暗”等词语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是抗日战争年代,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渲染了紧张的战斗气氛,(2)“天空的星星……的样子。”描绘了芦花荡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环境,为全文奠定轻松愉快的感情基调。但优美的水乡却被敌人封锁,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仇恨和对水乡人民的斗争意志的赞美之情。2.请赏析文段中的句子:“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运用拟人修辞,生动形象,活灵活现。“狠狠”和“钻”字用得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苇子长势旺盛,也把白洋淀人民在那种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仇恨和对水乡人民的斗争意志的赞美之情。3、直接表现环境险恶的句子是?间接表现环境险恶的句子是?直接描写: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样子。间接表现:到这样的深夜……炮火去了。B、阅读文章55——63段,回答下列问题:1、用一句话概括上文的故事情节:老头子智勇双全,惩罚了鬼子,替女孩子报了仇。2、“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是表现老头子紧张、恐惧的心理吗?为什么?不是,这些描写写出老头子为了引诱敌人上当故意装出害怕的样子,旨在表现老头子的机智。从后面的描写也可见,老头子并没有丝毫的紧张、恐惧。3、写老头子敲打鬼子时,为什么又写“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这里的景物描写渲染了美丽的荷花淀是不容侵犯的,如果有人来犯,必然没有好下场。也烘托了老头子复仇后轻松愉悦的心情。4、赏析下列句子:1)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用了外貌和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表现老头子过于自信的性格,突出了老头子沉着镇定,勇敢机智。2)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头子痛打敌人的情景,表现了老头子爱憎分明、智勇双全、老当益壮。3)“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中加点词“找”用得好,为什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老头子设计陷阱的巧妙,同时也写出了敌人的胆怯和愚蠢。3、《蜡烛》一.整体感知1.简要概括故事情节:一位南斯拉夫老妇人,冒着炮火的威胁,将一位为解放南斯拉夫而英勇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的尸体安葬,并在坟顶点燃珍藏了45年的结婚花烛祭奠烈士。2说说你对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老妇人饱受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仇恨侵略者,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她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无所畏惧,不怕艰难,安葬烈士,并把结婚喜烛点在烈士的坟头并彻夜陪伴。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3、本文以“蜡烛”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1)是珍贵的结婚“喜烛”。2)是红军烈士生命之光,寄托着老妇人及南斯拉夫人给红军烈士献出的最珍贵的感情和慈母般的爱。3)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二.重点研读:《蜡烛》第32——44段,回答下列问题。1.文中多次提到老妇人的黑色围巾,这有什么特殊意味?黑色,表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这一着色,渲染了肃穆的气氛,表达了老妇人的哀悼之情。2.第12段为什么强调“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为什么不点出人物的姓名,而只说“南斯拉夫的母亲”和“苏联青年”?第一问:勾画了经战争破坏后的环境,勾画出了烛光的背景,控诉了法西斯强盗对人类文明的践踏。第二问:不写出姓名,揭示出这种感情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