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云南省昆明高三年级5月月考理综物理部分--高中物理.doc
上传人:13****8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6KB 金币: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09届云南省昆明高三年级5月月考理综物理部分--高中物理.doc

2009届云南省昆明高三年级5月月考理综物理部分--高中物理.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09届云南省昆明一中高三年级5月月考理科综合能力试题物理部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祝考试顺利★留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本人的姓名、考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3.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或黑色墨水钢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或内,答在其他位置无效。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需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个分子相互靠近的过程中,分子力必然增大B.分子势能必然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C.热量不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D.若不计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必然质量气体温度升高、压强降低的过程中,必然从外界吸收热量15.用光照耀处在基态的氢原子,有可能使氢原子电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需光的光强足够大,就必然可以使氢原子电离B.只需光的频率足够高,就必然可以使氢原子电离C.只需光子的能量足够大,就必然可以使氢原子电离D.只需光照的时间足够长,就必然可以使氢原子电离16.如图所示,两块固连在一同的物块a和b,质量分别为ma和mb,放在水平的光滑桌面上.现同时施给它们方向如图所示的推力Fa和拉力Fb,已知Fa>Fb,则a对b的作用力()A.必为推力B.必为拉力C.可能为推力,也可能为拉力D.可能为零17.一列简谐横波在x轴上传播(振动位移沿y轴).已知x=12cm处的质元的振动图线如图1所示,x=18cm处的质元的振动图线如图2所示.根据这两条振动图线,可得()A.振幅必然等于8cmB.周期必然等于9sC.最大速度必然等于2cm/sD.最大波长必然等于8cm18.如图所示,一U形光滑水平导轨串有一电阻R,放置在足够大的匀强磁场中,导轨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一电阻可以忽略不计但有必然质量的金属杆ab跨接在导轨上,可沿导轨方向平移.现从静止开始对ab杆施加向右的恒力F,若忽略杆和U形导轨的自感,则在杆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磁场对金属杆ab做正功B.外力F做的功等于电阻R上消耗的功C.磁场对金属杆ab作用力的功率等于电阻R上消耗的功率D.电阻R上消耗的功率存在最大值19.远距离输电线的示意图如下:若发电机的输出电压不变,则下列叙说中正确的是()A.升压变压器的原线圈中的电流与用户用电设备消耗的功率无关B.输电线路中的电流只由升压变压器原线圈的匝数比决定C.当用户用电器的总电阻减小时,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增大D.升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等于降压变压器的输入电压20.2008年9月25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知道飞船的运动轨道半径和周期,再利用万有引力常量,就可以算出飞船的质量B.宇航员从船舱中慢慢“走”出并离开飞船,飞船因质量减小,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减小,则飞船速率减小C.飞船返回舱在返回地球的椭圆轨道上运动,在进入大气层之前的过程中,返回舱的动能逐渐增大,势能逐渐减小D.若有两个这样的飞船在同一轨道上,相隔一段距离沿同一方向绕行,只需后一飞船向后喷出气体,则两飞船必然能实现对接21.如图甲所示,正三角形导线框abc放在匀强磁场中静止不动,磁场方向与线框平面垂直,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t=0时刻,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图丙中能表示线框的ab边受到的磁场力F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的是(力的方向规定规定向左为正方向)()t/sFO1357F0-F0-2F0t/sFO1357F0-F0-2F0FO1357F0-F0-2F0t/st/sO1357F0-F0-2F0ABCD丙2F0第Ⅱ卷22.(1)(4分)下图所示的测量数值应为________mm.________mm.(2)在一个倾斜的长冰道上,一群孩子排成队,每隔1s有一个小孩坐在雪橇上从同一个位置无初速往下滑,每个孩子使用相同的雪橇。一位同学对着冰道上的孩子拍下了一张如图所示的照片,照片上有甲、乙、丙、丁四个孩子,他根据照片与实物的比例推算出距离S1=7.0m,S2=19.8m、S3=38.4m,现根据这些数据研讨关于小孩运动的一些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