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简单机械和功1.doc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8M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11章 简单机械和功1.doc

第11章简单机械和功1.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XUZHOUNO.35MIDDLESCHOOL/电/子/备/课/模/板/第十一章目录HYPERLINK\l"w1"11.1杠杆1HYPERLINK\l"w2"11.1杠杆2HYPERLINK\l"w3"11.1杠杆3HYPERLINK\l"w4"11.2滑轮1HYPERLINK\l"w5"11.2滑轮2HYPERLINK\l"w6"11.3功HYPERLINK\l"w7"11.4功率1HYPERLINK\l"w8"11.4功率2HYPERLINK\l"w9"11.5机械效率1HYPERLINK\l"w10"11.5机械效率2徐州三十五中学MACROBUTTONAcceptAllChangesInDoc初三物理教案教师:魏勇课题§11.1杠杆(第一课时)课时3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2.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力臂。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能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会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题。4.了解杠杆的应用,能对杠杆进行分类,并了解分类原则。重点有关杠杆的名词、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示意图的画法。难点杠杆示意图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画法。教学方法实验讲授教学程序教学过程备注一、讲授新课1.提出问题:⑴展示木板上的图钉,想出办法怎样可以将其把出来?⑵在这些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省力?⑶观察开瓶扳手、衣服夹子使用时的特点。⑷指出用上述方法时,有什么共同之处?2.得出杠杆的定义: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称做杠杆。3.关于杠杆的名词:支点O:杠杆绕其转动的固定点。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4.讲解杠杆示意图的画法:例题:画出用螺丝刀撬图钉的杠杆示意图。先找支点O;再确定动力、阻力的作用点;交待判断动力、阻力方向的方法。说明力臂的画法有两种:一种用带箭头的细线表示,另一种用虚线加大括号表示。指出什么是力的作用线。5.练习:(1)画出下图所示杠杆力F1和F2的力臂。2.画出下图所示的扳鱼网的杠杆示意图,并标出动力和阻力臂。3.画出图所示各杠杆的力的力臂.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一根硬棒就是杠杆()(2)杠杆可以是直的、弯的或者其他形状的()(3)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4)动力、阻力只能分别作用在杠杆支点的两侧()5.关于力臂,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点之间的距离叫做动力臂B.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做动力臂C.力臂一定在杠杆上D.力臂的大小不可能为零二、通过练习,总结问题和本节课知识点。三、布置作业。板书§11.1杠杆(第一课时)1.杠杆2.关于杠杆的专有名词课后记徐州三十五中学MACROBUTTONAcceptAllChangesInDoc初三物理教案教师:魏勇课题§11.1杠杆(第二课时)课时3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2.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力臂。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能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会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题。4.了解杠杆的应用,能对杠杆进行分类,并了解分类原则。重点有关杠杆的名词、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示意图的画法。难点杠杆示意图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画法。教学方法实验讲授教学程序教学过程备注一、复习:巩固杠杆示意图的画法1.纠正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强调:⑴阻力、动力的作用点一定要画在杠杆上;⑵由重力产生的阻力,要注意阻力的作用点一定在杠杆上,而不是画在物体的重心上。2.复习提问:杠杆的定义、、力臂的概念3.让学生找出开瓶扳手的支点,并画出阻力F2,交待支点和阻力作用点及阻力方向的确定方法。二、讲授新课:(一)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介绍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杠杆。2.讲清:⑴什么是杠杆的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转动。⑵调节杠杆平衡的方法:左沉右调⑶为什么要在水平位置平衡?a.测量前调节平衡螺母是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是使杠杆的自重落在支点,避免杠杆自身重力对杠杆转动产生影响。b.探究过程中,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是便于直接读出力臂的大小3.分三种情况探究杠杆的平衡情况,并将结果记入表格中:测量次数F1/Nl1/cmF2/Nl2/cm123456⑴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保持不变,改变钩码的数量,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何变化?⑵钩码的数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