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机械和功》单元测试.doc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8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简单机械和功》单元测试.doc

《简单机械和功》单元测试.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简单机械和功单元测试班级姓名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下列器件中与其他不同类的是()2.某同学把一本初中物理课本从课桌旁的地面上拿到桌面上,则该同学对物理课本所做功的大小最接近于()A.0.2JB.2JC.200JD.2000J3.初二物理兴趣小组同学学习了功率知识后,进行了“比一比谁上楼的功率大”的比赛.其中某同学从一楼跑到三楼用了10s,则他上楼过程中的功率大约是()A.3WB.30WC.300WD.3000W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功率大的机器做功快B.功率大的机械效率高C.功率大的机器做功多D.功率大的机器产生的力大5.体育课上,甲、乙两同学进行爬竿比赛,甲匀速爬上竿顶用时9s,乙从匀速爬到竿顶用时10s。若甲、乙两人体重之比为5:6,则他们爬竿的功率之比是()F甲GF乙G甲乙A.4:3B.3:4C.27:25D.25:276、如图(不计绳重与摩擦,且动滑轮重G动小于物重G),用它们分别将重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甲、F乙,它们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甲、η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F甲<F乙B.F甲>F乙C.η甲<η乙D.η甲=η乙7.如图所示,B端悬挂一重为G的重物,不计杠杆自重,在A点施加动力F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因为OA大于OB,所以F小于G;B.F的大小可能大于G;C.因为B点受到的拉力是向下的,所以F的方向一定向上;D.当杠杆平衡时,一定满足G×OB=F×OA。8.通过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可得出下列各措施中能提高机械效率的是()A.增加动滑轮,减小拉力B.减少提升重物重力,减小拉力C.减少提升高度,减少做功D.增加提升重物重力,增大有用功二、填空题9.重100N的物体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5s内沿水平面匀速前进5m,已知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为10N,则此过程中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为______,功率为______。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______,功率为______。10.一小轿车以108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30分钟,则发动机的牵引力是N,发动机在这段时间内做的功为J。11.人的前臂可以看成是以肘关节为支点的杠杆,当手托物件曲肘时,胳膊上的肱二头肌对前臂施加一个动力,物件对前臂施加一个阻力,(1)前臂属于杠杆,这种结构的处是。(2)如图所示.若物件重为10N,则肱二头肌对前臂的拉力大约为____N。(3)当将物件抬高时,阻力臂将(填“变小”、“变大”或“不变”)12.用右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G的物体在时间t内匀速提升h.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_______;所做的有用功为_______;假设绳重和摩擦忽略不计,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所做的额外功为_____;滑轮重为;拉力的功率为。三、作图实验13.在图15中,画出作用在“开瓶起子”上动力F1的力臂和阻力F2的示意图.14、(2011南京)画出图中F1的力臂l1,并在A点画出阻力F2的示意图。15.小红学习了滑轮之后,用一根绳和一根滑轮,借助木桩设计出图13(甲)装置,将船拉上海滩,小明分析后,认为不太合理,请在图13(乙)中画出你的方法(把绳和滑轮画出来,并标出木桩的位置)16.(2011莆田)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如图所示,若杠杆在使用前左端低,右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至平衡。杠杆平衡后,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再旋动两侧的螺母。(2)下列实验步骤中A.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B.计算每次实验中F1l1和F2l2的大小,根据计算结果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C.改变钩码的个数和位置,重复实验。D.记下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和阻力臂l2的大小,将数据填入表格中。E.将钩码挂职在杠杆的支上点两边,先改变动力或动力臂的大小,然后调节阻力或阻力臂的大小,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正确的顺序是(3)每个钩码重1N,杠杆上每格长度是4cm。下表是某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次数F1/NL1/cmF2/NL2/cm11824228116321238分析上述数据,可得出的杠杆的平衡条件是:(4)上图中,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这时在两侧钩码下各增加一个相同的钩码,杠杆的端将下沉。17.某同学研究定滑轮的使用特点,他每次都匀速提起钩码(每次示数相同),研究过程如图3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比较A..B.两图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