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栟茶中学2013年高三历史考前赢分30天 第04天 2.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8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江苏省栟茶中学2013年高三历史考前赢分30天 第04天 2.doc

江苏省栟茶中学2013年高三历史考前赢分30天第04天2.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江苏省栟茶中学2013年高三历史考前赢分30天第04天考试说明专题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1)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A.造纸术。发明:西汉(帛、竹、木、纸四种文书用品并存)。改进:105年东汉的蔡伦造成“蔡侯纸”。影响: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促进了文化的发展。B.指南针。发明:战国的“司南”。应用:北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外传后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C.火药。发明与古人炼丹药有关。使用:唐宋用于军事。D.印刷术。进步历程:唐朝时雕版印刷,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制效率,推进了文化的传播)。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2.汉字与书画(1)汉字的起源与演变:A.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发展。起源:陶器上的图画(刻画)文字。商代的甲骨文。发展:小篆、隶书:始于秦朝;楷书:实用;行书:开始盛行于晋代;草书:成熟于东晋,最能表现和舒发感情。B.书法名家:东晋:王羲之博采众长,备精诸体,尤擅草书行书;代表作《兰亭序》等。唐代:①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分别创立了楷书中欧体、颜体、柳体;②怀素、张旭擅长狂草。宋朝苏轼、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也是著名的书法家。(2)中国书画:①中国画(又称国画)是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形式,较早的是陶画、帛画;②类型多样:主要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③北宋以后的中国画(文人画)追求抒情写意风格,表现个性。3.文学成就(1)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成就:A.《诗经》、楚辞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诗经》——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共三百多篇。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对我国文学的发展影响深广,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B.楚辞——南方楚国的一种诗歌体裁,句式灵活、感情丰富,其中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风格浪漫,想象奇特,故“楚辞”体又称为“骚体”。“风”“骚”并称,与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C.汉赋——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用的文体,以气势恢弘、辞藻华美为主要特征。西汉司马相如和东汉张衡的作品是其中的佳作。D.唐诗——唐代文学的标志。“诗仙”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诗圣”杜甫,以现实主义著称,杜诗被后人称为“诗史”。E.宋词——宋代文学的标志,也是一种崭新的文学题材。唐代出现由民间流行的长短句歌词发展而来的一种新诗体,著名词人有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南宋)。F.元曲——元代文学的标志。包括散曲和元杂剧;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开始走向成熟。著名剧作家有关汉卿等。G.明清小说——明清文学的标志。繁荣的背景: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出现了新的景象,市民阶层扩大,宋元话本的发展。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讽刺小说《儒林外史》。(2)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特色:先秦:“风”“骚”体诗歌;诸子百家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4.京剧(1)京剧产生和发展历程:清朝乾隆年间,徽班进京,后来在徽剧和汉剧合流的基础上,融合各种地方戏曲的优点产生了京剧。补差纠错1.“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A.王羲之B.张旭C.颜真卿D.柳公权2.京剧是我国国粹,它主要是由()A.元杂剧发展而来的B.北京地方剧种演化而成的C.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常见错解:1.C或D2.A●正确答案:1.B2.D●避错策略:1.A项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而杜甫是唐朝人。C项和D项中颜真卿、柳公权是楷书,比较严谨,颜体气势雄浑,柳体笔画俊秀。而诗句中的书法家潇洒不羁,作品酣畅淋漓,“快如云烟”,应该选B项书写草书的张旭。2.京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它的前身是清初流行于南方地区的的徽班,与南方的汉剧(调)等其他剧种交流渗透,并吸收了其他杂曲的特点,融合而成。解题规范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材料二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戈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材料三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清)顾公燮《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