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品德与生活教学活动的研究与思考.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浅谈品德与生活教学活动的研究与思考.doc

浅谈品德与生活教学活动的研究与思考.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谈品德与生活教学活动的研究与思考宁老庄镇王新庄小学余建成[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对教学活动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与创新。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些许令人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从以下二个方面进行了探讨。1、转变教学观念,确立学生主体意识;2、改进教学方法,凸现学生主体参与性。[关键词]:品德与生活;教学活动;主体意识;主体参与性记得一位教育界前辈曾说:“忽略了学生的教育是没有灵魂的教育。”所以,我认为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也应注重人的主体精神。学生不仅是学习者,更要成为生活者与实践者。下面就这方面浅谈一下本人的看法和做法。一、转变教学观念,确立学生主体意识现代教学的革新不仅表现在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上,更应体现在教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维上。因此,教师应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的教育思想以及与人的发展相协调的教学观念,克服传统陈旧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关注学生学习状态的改变,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制约,人们的主体教育观还没有真正建立,教学活动以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为主,学生的学习活动处于被动的地位。把学生当作一个“美德袋”,教师使劲地把道德知识往里塞,忽略了学生的参与只被动地接受结果,就犹如教师累坏了才弄好一顿饭,但学生被迫吃不喜欢吃的饭菜,既浪费东西,又达不到预想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教师应视学生希望自主学习、参与与解决问题愿望的客观存在,把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跳出教材对教学新思想的束缚,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去面对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二、改进教学方法,凸现学生主体参与性1、变教师“灌”为学生“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往“满堂灌”的教学造成学生言与行的脱节,使道德规范只是“挂在口头上,写在书本上,尚未落实在行动上”,所以,教师要设法带学生走进“活”教材,走进现实生活,给学生提供实施道德行为练习的机会。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对生活中许多问题的正确认识,并将其内化为个人良好的道德品质。首先,教师要精心创设道德认知的情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上好思想品德课的关键是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思品课感兴趣。为此,我结合班级实际,常运用新颖的故事、幽默的语言、有益的游戏、其乐无穷的动画媒体、歌曲表演等形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其乐趣。比如学习《爱护桌椅》一课时,我不急于引导学生了解桌椅是怎样来的,有什么用途,而是请全班同学离开座位,用手托着一些薄纸写下自己的名字。顿时教室里一片哗然,学生有的愁眉苦脸,有的以膝盖代桌,有的趴在墙上或地上写。结果呢,字歪七扭八,纸折褶或破洞,学生苦不堪言。然后我再让他们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在桌子上写字,结果一片笑脸,从而体验到课桌椅帮助我们学习的道理,产生爱护的愿望。由于有了切身体验,接下来在教学怎样做才是爱护课桌椅时学生就有话可说了。除了教材中提到的“轻轻搬、轻轻放、擦干净、不摇晃”之外,还提到每天到校先检查镙钉有无松动,放东西时注意不要用硬物磕碰,做个布置保护桌面……通过创设情境,促使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转化达到思品教学的最终目的,收效很好。其次,教师要把成功带进课堂,让学生体验主动参与的快乐。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要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获得成功。”比如学习《珍惜时间》一课,在课前根据学生各自的爱好,把全班同学分成了巧手组、数学家组、播音员组以及画家组。规定一分钟的时间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同学们跃跃欲试,都想在大家面前露一手。一分钟后让各组将自己的成果向全班展示。一幅幅充满童趣的图画、一件件精致新颖的手工、一张张字迹工整的练习、一段段抑扬顿挫的朗诵,无不让大家惊叹。“一分钟上多么宝贵!时间是多么珍贵!我们应该抓紧每分每秒,合理地利用时间,这样,就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增强更多的才干!”这样的感受不正是本课的教学目标吗?此外,还可以抓住课文的空白来引导学生感悟。有些课文没有结尾,我就利用课文留下的这些空白引导学生尝试自己得出结论。如第一册十四课《讲话要有礼貌》,小明、小军和小冬在玩纸飞机,忽然纸飞机飞进李爷爷的院子。李爷爷正在院子里看书,小明就对李爷爷大声喊:“喂,老头,把纸飞机捡过来!”小军说:“李爷爷,把纸飞机拿出来!”小冬说:“李爷爷,请您帮我们把纸飞机捡出来好吗?”李爷爷会给哪个小朋友捡纸飞机呢?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之后不难知道李爷爷肯定会给有礼貌的孩子捡纸飞机。这样就避免了说教是:“引而不发”。2、变教师“主宰”为“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