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一、概念(gàiniàn)◇“输液反应”不用上报到自治ADR中心。(药物(yàowù)、溶媒;注射器具;操作等因素使药液热原、异种微粒含量不合格—不合格药品)。◇热原反应只是输液反应的一种。◇区别输液反应与药物(yàowù)热1、检验。2、热原反应一般发生快,温度超过39℃药物(yàowù)热一般发生较慢,温度低于39℃◆“输液反应”虽不属于不良反应,但作为基层单位可以报到单位ADR小组,作为本单位了解大输液质量的一个重要信息。药物不良事件(AdverseDrugEvent,ADE):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临床事件,它不一定与该药有因果关系。这其中包括使用某药物期间(qījiān)出现的病情恶化、并发症,各种原因的死亡,各种事故如骨折、车祸等。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人群的用药风险,本着“可疑即报”原则,对有重要意义的ADE也要进行监测。药源性疾病(DrugInducedDiseases,DID):是指在预防、诊断、治疗或调节生理功能过程中,与用药有关的人体功能异常或组织损伤引起的临床症状。它不仅包括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所发生的ADR,而且还包括超量、误用、错用及不正常使用药物引起的疾病。药源性疾病和药品不良反应,难以划分(huàfēn)。抽象地说,前者是后者一定条件下形成的“终产物”。一般说来,ADR出现较快,消退也快。群体不良反应/事件:是指在同一地区,同一时间段内,使用同一种药品对健康人群或特定人群进行免疫防治(fángzhì),普查普治,群防群治过程中出现的多人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依据SFDA制定的)。群体不良反应/事件影响较大,一旦发现群体不良反应,应立即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厅(局)以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即说明书是判断某不良反应是否为新的药品不良反应的唯一依据。药品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是指因使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1、引起死亡;2、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3、对生命有危险并能够(nénggòu)导致人体永久的或显著的伤残;4、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5、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十分(shífēn)常见:≥1/10常见:≥1/100~<1/10偶见:≥1/1000~<1/100罕见:≥1/10000~<1/1000十分(shífēn)罕见:<1/10000◇据WHO在发展中国家的调查(diàochá)发现,住院病人ADR发生率10-20%,其中5%发生严重ADR。药源性死亡占住院死亡人数的3.6%-25%。住院病人ADR发生率:挪威:11.5%,法国:13.0%,英国:16.0%。◇我国是药品不良反应的重灾区,住院病人ADR发生率10-30%,每年约有500-1000万住院病人发生ADR,其中严重的ADR可达25~50万件,约有20万人死于ADR。◇美国每年(měinián)住院病人严重ADR占6.7%,致死ADR占0.32%;药源性死亡高居美国人口死亡的第4-6位,仅次于心脏病、癌症、中风和肺部疾病。三、药品不良反应按发病机制分类A型不良反应:是由于药品的药理作用增强所致,其特点是可以预测,与常规的药理作用有关,通常与剂量相关,停药或减量后症状减轻或消失,一般发生率高、死亡率低。副作用、毒性反应、继发反应、后遗效应、首剂效应和撤药反应等均属A型不良反应。B型不良反应:是指与药品本身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它与使用剂量无相关性,一般难以预测,发生率较低,但较为严重,而且时间关系明确。过敏反应、特异质反应属于此类。如青霉素引起(yǐnqǐ)的过敏性休克等。C型不良反应:一般在长期用药后出现,其潜伏期较长,药品和不良反应之间没有明确的时间关系,其特点是背景发生率高,用药与反应之间没有明确的时间关系,潜伏期长,难以(nányǐ)用试验重复,其发生机理不清,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四、药物(yàowù)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二)机体方面:种族:动物种属间差异,人类白色人种与有色人种间差异,与遗传因素有关(药物(yàowù)代谢酶)。性别:部分药物(yàowù)反应存在性别差异。药物(yàowù)皮炎:男女(32)保泰松、氯霉素引起粒细胞缺乏:男女(13)年龄:小儿及老年人对中枢抑制药、影响水盐代谢及酸碱平衡药物(yàowù)敏感性、药物(yàowù)分布、代谢和排泄个体差异:药效学差异(催眠药兴奋,咖啡因抑制)药动学差异(药物代谢)过敏性病理状态:可影响药效学及药动学过程胃肠道疾病:影响口服药物吸收心血管疾病:影响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肝脏(gānzàng)损害:影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