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文了解早期肺癌的进展——从筛查到治疗晚期肺癌的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是当前NSCLC领域研究的热点,但在早期肺癌领域,近年来同样有一些重要研究。近期发表于《JournalofThoracicOncology》杂志的一篇文章详细总结了过去一年早期肺癌领域的进展,包括预防、筛查、诊断及治疗等方面。下面对其中的部分内容进行编译,以飨读者。肺癌的筛查及预防大规模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外周血较高水平的白介素-6和C反应蛋白与较高的肺癌发病风险有关。一项前瞻性研究则表明,接受300mg针对白介素的单克隆抗体Canakinumab治疗可显著降低肺癌的发病率(HR:0.33,95%CI0.18-0.59)及死亡率(HR:0.23,95%CI0.10-0.54)。在欧洲,大规模的肺癌筛查于近期才被常规推荐,这项决策是基于NELSON结果而做出的。这项研究与美国的NLST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低剂量螺旋CT(LDCT)将男性和女性的死亡风险分别降低26%和39-61%。目前遇到的问题是:如何更好的定义高危人群?近期研究发现,血液中某些较高的循环蛋白水平与肺癌风险相关,这可能有助于定义高危人群(小编补充:4月3日在线发表于该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血液中炎症相关蛋白与肺癌的发病风险相关,具体内容小编将在下一期的文献速递中进行盘点)。更重要的是,由于肺癌筛查涉及大规模人群,往往可以偶然发现心血管事件。一项荟萃分析发现,基于LDCT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并降低相关的死亡风险,这为LDCT的应用提供了额外的卫生经济学效益。肺癌的诊断、分期及预后大规模的肺癌人群筛查意味着大量肺结节需要鉴别诊断。当前,尚没有一种有效的标志物或影像学手段可以区分结节的良恶性或预测结节的转归。基于肿瘤倍增时间及影像组学的方法也并不满意,因此,组织病理学仍然是金标准。对于有高危影像学特点的人群,是继续影像学随访还是采取有创性诊断措施,对于医生和患者而言都是一个难以抉择的问题。对于肿瘤分期,最大的进展莫过于第八版TNM分期的使用。这一版分期重点强调了肿瘤直径对于预后的影响。尽管直径及淋巴结转移状态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但临床上需要更多与预后有关的指标。其中ct-DNA及肿瘤突变负荷(TMB)是有前景的标记物。既往一项研究纳入了40例I-III期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患者,通过对术后的外周血ct-DNA进行超深度测序,发现了94%的术后复发患者且72%的患者可较影像学提前5.2个月发现疾病的复发。而另外一项研究发现,高错义相关的TMB水平(>8个突变/Mb碱基)与良好的预后有关,而低TMB(≤4个突变Mb碱基)则可以从术后辅助化疗中获益。外科治疗通常认为,手术切除提供了唯一的治愈性手段,最大程度降低手术带来的风险及创伤是十分必要的。越来越多的患者手术切除的是小直径的纯磨玻璃结节,这使外科医生处于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通常,磨玻璃结节(GGN)的生物学行为比实性结节的生物学行为更倾向于是惰性的。在一项纳入795例患者共1238个GGN的前瞻性研究中,只有5.4%的纯GGN经过中位3.8年的观察发展为部分实性结节。所有外科切除的纯GGN患者均为原位腺癌,即使49例部分实性结节的患者,经手术切除后也只有12例患者是浸润性腺癌。对于这部分患者,应避免在没有明显的影像学变化的时候即仓促采取手术。越来越多的小直径或磨玻璃结节的发现使亚肺叶切除这一技术重新进入人们视线。部分切除,尤其是解剖性肺段切除与标准的肺叶切除拥有相似的预后。即使这一非劣效性的结局被两项研究(JCOG0802和CALGB140503)证实,肺段切除所带来的获益仍然是相对的。与楔形切除不同,肺段切除往往比肺叶切除需要更高的技术手段。JCOG0802研究的初步结果显示,肺段切除往往与较大的出血量及支气管瘘的发生有关,而CALGB140503研究的事后分析则发现,肺叶切除与亚肺叶切除的围手术期死亡率并不存在差异。至于肺功能方面,经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行肺段切除可较肺叶切除保留更多的肺功能。这些因素在进行术式选择的时候都应当进行考虑。淋巴结清扫是手术的重要部分,而进行淋巴结清扫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行准确的病理分期及保证疾病的彻底根治。近期的一项Meta分析发现,系统性淋巴结清扫较淋巴结采样带来了生存率的提高,但同时提高了并发症发生率。这一结果与ACOSOGZ0030似乎存在矛盾,ACOSOGZ0030研究发现,对于临床分期为T1-2且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仅有4%的患者经过系统性淋巴结采样后在进行淋巴结清扫出现了N分期上调,且两种方式在术后并发症、生存及复发率方面均无差异。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