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油田高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寒假作业检测(期初开学)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努力****妙风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吉林省松原市油田高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寒假作业检测(期初开学)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吉林省松原市油田高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寒假作业检测(期初开学)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吉林油田高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寒假作业检测试卷(历史)组题人:试卷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2、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有学者认为:不能为了强调伦理型文化的优越面去过度推崇宗法制度。这是因为宗法制度①保障的是贵族垄断的特权政治②建立的是贵贱有序的等级社会③强化了血缘世袭的观念④实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并订立盟约:“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树子指古代诸侯立为世子的嫡子——引者注)这说明齐桓公A.挟天子以令诸侯B.极力维护宗法制C.主张废除分封制D.推崇法家思想3.从商周到秦朝我国政治制度变化的突出特点是①由贵族政治变为官僚政治②以君权为中心,权力高度集中③削弱地方,加强中央权力④血缘政治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4.秦朝郡县制度之所以能够适应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A.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B.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D.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官吏不能世袭5.“汉承秦制”,亦有创设。以下属西汉创设的制度有①郡县制度②刺史制度③察举制度④皇帝制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6.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变迁的一条主线是内廷机构的不断放大、外迁。下列变化过程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从分封制的实行到郡县制全面推广B.从中书门下的出现到内阁的产生C.从中外朝的设立到三省六部的形成D.从南书房的设立到军机处的出现7.2014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的“家风是什么”节目反应强烈。传统中的“忠孝传家”、“耕读传家”是家风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忠孝”、“耕读”观念形成原因的表述,错误的是A.“忠”与世袭制紧密相关B.“孝”与宗法制紧密相关C.“耕”与农本思想紧密相关D.“读”与科举制紧密相关8.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贯的理念,那就是A.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B.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D.弥合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9.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在这里,他批评的是A.泛滥的直接民主B.虚假的人民主权C.轮番而治的弊端D.随意的官员选举10.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克里斯提尼重新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部落代替原先的4个血缘部落。这两个措施共同的进步意义是A.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B.有利于打破贵族垄断特权C.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统治D.导致了官僚政治的衰落11.内容丰富、体系完备,为后世法学奠定了理论基础,被尊称为“法律圣经”的古代法律文献是:A.中国《法经》B.古罗马《民法大全》C.英国《权利法案》D.美国1787年宪法12.有关英国责任制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①由多数党领袖组阁②实际上对议会负责③首相有权解散议会④掌握司法权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3.中国古代曾出现内阁,近代英国形成内阁制。二者都A.标志着政治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B.是法定的中央最高行政机关C.对君权构成了有效的制约D.可参与国家的重大事务14.一位政治家在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时,曾指出:“毫无疑问,我们的宪法之所以恒久,就在于它简洁。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美的大厦。”其意在肯定宪法A.条文与体系的完备性B.所蕴含的原则与精神C.各项内容具有前瞻性D.实践不受时代而调整15.19世纪70年代,德、法两国相继颁布了新宪法。这两部宪法内容的共同之处是A.国家元首独掌行政大权B.国家元首对议会负责C.国家元首任命内阁成员D.议会完全行使立法权16.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A.中英战争B.鸦片战争C.通商战争D.夷匪犯境17.中国近代史上有两个“辛亥”年,在这两个“辛亥”年,中国各发生了一次重大革命运动,关于这两次革命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都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C.都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都是中国政治民主化历程的里程碑18.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A.制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