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教学反思201001.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新课改下的教学反思201001.doc

新课改下的教学反思201001.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关于九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分化现象原因的探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数学,分化现象呈现出比小学阶段更严重的趋势。小学阶段,一个班不及格的学生少之又少,等到了初中,一些智力不是很好的学生立即脱颖而出,呈现出思维的活跃和对数学的兴趣。而此时,又开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从初一开始,就慢慢的走着下坡路,从勉强及格到不及格,知道成为老师眼中的差生。他们上课时精神恍惚,参与意识几乎没有,自尊心强,特别害怕老师伤到他的自尊心。通过我的观察,我发现成绩差的学生成绩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如下: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部分学生爱学数学,成绩也好,原因是简单有趣。最差的学生也能听的懂。到了初中,随着科目的增加和难度的加大,老师的辅导的减少,一部分学生适应不了这样的教学方式,学习上力不从心,于是心理脆弱到,一遇到困难就退缩,丧失学习兴趣和信心,刚一开始,这一部分学生就先被分化出来了。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需要从小学的机械记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转化为,在记忆课本上的定义、定理、公式的前提下,比较、归纳、形成完整的学习系统。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吸收消化知识的能力很差,不能举一反三,直到初三毕业也没能在大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从初一开始他们就慢慢的凸显出学理科的弱势,从初二开始会越来越明显。生理变化因素。初中阶段是学生从少年向青少年转化的过度期,生理上进入青春期,没有足够思想准备的学生不能承受这突如其来的变化,紧张,烦心,慢慢的陷入“成长的烦恼中”。个别的同学还可能因为平等交往,相互倾诉的需要,出现早恋现象,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因为前面所学的知识是后面学习的基础。如果对后面所学的内容不能及时掌握,没有形成解题的技能,学习上就会出现断层,若不能及时查缺补漏,只会导致分化现象越来越重。教学是教与学的相互统一,教师的不当的教学方法,会使两级分化越来越严重。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法单调乏味,不能积极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缺乏层次,基本上是对各个参次的学生做统一的要求,很少考虑到不同水平的学生的学习状况,使个别差生无法完成当天的作业,迫于老师的威力,只能靠抄来完成任务,让他们的成绩越来越差,课堂的参与度转变为零,到了九年级,他们就只能保证在课堂上守纪律的坐着。听懂,不懂就是他们和老师的任务了。其次,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法不当,也会挫伤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甚至抹杀掉。最后,教学进度过快,削减了知识的发生过程,不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盲目的提高难度而不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都是学生成绩下滑较快和分化现象严重的原因。以上是两级分化现象产生的内部原因,还有一些外部原因,这里就不在细细阐述了,要改善这种现象,还需要所有的教师真正的相出好办法,帮助学生来解决他们的原因,同时改变教学思路,是这种现象向好的方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