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docx

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1教材分析《端午粽》一文主要介绍了端午节外婆包的粽子以及端午节的由来。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语言生动优美,文章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浓浓的思亲、思乡的情怀。学情分析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形态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应运用多种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端午粽的香甜滋味,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感受文中浓浓的亲情。教学目标1.会认"端、粽、节"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会写"午、节"7个生字。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教学重点会认"端、粽、节"等13个生字,会写7个字。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课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1.同学们,你们听过端午节吗?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你知道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吗?【课件出示相关图片:赛龙舟、喝雄黄酒、挂艾叶、吃粽子等】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叫《端午粽》,你在端午节的时候吃过粽子吗?能说说它的'味道吗?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4.播放情境课文《端午粽》。二、初读识字1.范读《端午粽》,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注意听准生字词的读音。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2)第二遍: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并画出不理解的词。(3)第三遍:边读边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3.检查自读效果。(1)在朗读中你发现了哪些难读的生字词?找出来提醒大家。教师相机指导。(2)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查读音。端午节粽子总是糯米中间分开红豆鲜肉带去知道据说纪念①指名读--分组读--齐读。正音:"间"是多音字(jiān中间,jiàn间隔);"总"是翘舌音。②去拼音读。③交流加点字的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编字谜、做动作)形近字:端-瑞、粽-宗、综。④摘苹果识字游戏。三、指导书写课件出示:午节叶米真分豆1.识记生字。2.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书空。3.教师范写,重点指导"午、节、真"。午:4画,独体字,注意两横的长短、间距,最后一笔竖要又直又正。节:5画,上下结构,上窄下宽,上扁下长,横平竖直。真:10画,上下结构,上窄下宽。4.学生描红、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坐姿及握笔姿势。5.识字练习。(教师出示生字钓鱼游戏)四、感知理解1.指名分段读课文。①指生逐段读课文,教师正音。②教师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A.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B.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C.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2.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端午节外婆包粽子、送粽子及端午节的由来)五、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2.回家问问爸爸妈妈或查查端午节的资料,了解端午节。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2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立”“米”。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学重点: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立”“米”。教学难点:1.读好长句子。2.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流程:一、激发兴趣,猜谜导入1.猜谜: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谜语,想猜吗?听好了:三角四楼房,珍珠里面藏;想吃珍珠肉,解带脱衣裳。(粽子)2.揭题: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粽子有关的文章:《端午粽》。(板书课题:10、端午粽)这个题目里藏了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的两个生字,分别是“端”和“粽”。有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记住这两个字的吗?你用了什么识字方法?(熟字换偏旁认识“端”,把“瑞”字的王字旁换成了立字旁就成了“端”。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认识“粽”字,“米”加上“宗”就成了“粽”。一般米字旁的字都和粮食有关,比如“粮”、“粽”、“糟糠”“籽”等。)3.读了这个题目,你的小脑瓜里都产生了哪些问号。过渡:那我们就带着这些小问号一起走进课文。二、探秘方法,科学识字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的时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把自然段标出来。2.同学们读得都非常认真,文中的词语宝宝忍不住要和你们见面了,你们认识他们么。(指名读一遍)(1)象形字识字。“米”字和“豆”字这两个字是从古代的实物演变而来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们的演变过程。首先来看“米”字,它的甲骨文就像是六粒米从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