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课件:第4章第1节 区域农业发展 第2课时(共19张PPT).ppt
上传人:书錦****by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整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课件:第4章第1节 区域农业发展 第2课时(共19张PPT).ppt

《整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课件:第4章第1节区域农业发展第2课时(共19张PPT).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2课时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2.地区专业化生产人口稀少1.分析东北商业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主要原因。2.你认为这一论点有道理吗?为什么?3.要保持和提高东北地区在全国商品粮供应中的地位,可行的途径有哪些?四、农业发展方向1、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2、西部草原区农业发展方向3.山区农业发展方向探究活动:珠三角基塘农业1.根据下面的材料,归纳珠江三角洲发展基塘生产有利的地理条件。2.图4.16所示的基塘生产将哪些产业联系起来?哪些副产品(或废弃物)被充分利用起来?这种联系对农村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点拨:基塘生产环节将种植业(桑、蔗等)、养殖业(养蚕、养鱼)、工业(丝厂、糖厂)等几种产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此环节中,塘泥、蚕沙(蚕屎)、蚕蛹、缫丝、滤泥、蔗叶等副产品被充分的回收利用。养蚕业、蔗糖加工业同塘鱼养殖业紧密结合,作为一种综合的经营,几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扬长补短,有机地循环联系起来。基本上解决了桑、蔗的肥料和蚕、鱼的饲料问题。不仅养蚕、蔗糖加工和养鱼生产稳定,而且成本也大大降低。这样的连环性生产体系能够充分地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保证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3.如果把图示的基塘生产看作一个生态系统,那么,系统内的养分是怎样循环的?该系统的生产是否会造成环境污染?为什么?点拨:以桑基鱼塘为例,其系统内部的养分基本循环是:塘基种桑、塘内养鱼、桑叶喂蚕,蚕桑废弃物和蚕蛹喂猪,蚕沙喂鱼,鱼池中的塘泥肥桑,蚕茧加工后销售市场。基塘之间一环扣一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这样一种生产方式既克服了当地洼地水涝之弊,而且前一环节的废物成为后一环节的营养(如蚕沙喂鱼),成功减少了环境污染,营造了较为理想的生态环境。【课堂练习】图中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1-2题。1.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2.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谢谢使用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