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教案-长春版.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八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教案-长春版.doc

八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教案-长春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桃花源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掌握、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了解古今异义现象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理解本文记叙的顺序、品味语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理想社会的实质。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了解古今异义现象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陶渊明为什么虚构这一扑朔迷离的世外桃源,如何看待他的理想。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自学《桃花源记》要求如下:①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生字并标记读音。②读顺文,能够准确划分句子内部的停顿,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③读懂意,知道一些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并能够了解文章大意。完成自学内容一、文学常识关于作者二、字词的音形意1、易错字参考(抄写并注音)2、重点词语的理解3、重点词句理解三、体会主旨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有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生活在东晋的著名诗人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生活充满坎坷磨难,但他却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桃花源记》就表达了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渴望。二、简介作者和本文写作背景。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东晋大文学家,田园诗的创始人。他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家庭,得不到当时社会的重视。少时虽颇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社会动乱不安,有志难酬。先后做过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终于在41岁坚决弃官回乡,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他所写的诗文,多描写农村生活情趣,表现优美的田园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当然也包含了消极遁世的因素。本文大约写于宋永初二年(421),陶渊明约57岁。他既拒绝过东晋政权的征召,又拒绝同刘裕的宋政权合作,而以《桃花源诗并序》寄托了自己的社会理想。“诗”追述了桃花源的形成,歌咏了“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这样一个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桃花源记》就是诗的序,记叙了武陵人偶入桃花源的见闻,富于传奇色彩。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选作课文的,就是这篇有新奇情节、有优美环境、有人物、有对话的《桃花源记》。三、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注意断句与感情。2.自由朗诵,初步感知课文内容。3.指名朗读,读准字音,准确断句。四、逐段背诵课文五、作业:背诵课文第三课时一、结合注释阅读,自己独立翻译课文,可以同时质疑。二、交流翻译情况,进行互相评价。三、小结。1.把握古今异义词。(1)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2)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3)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4)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5)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连词,条件不同和结果不变。2.出自本文的成语。(1)落英缤纷:鲜花盛开,花瓣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2)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心里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3)无人问津:没有人来询问渡口。比喻没人过问,受到冷落。(4)世外桃源: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也指空想的不存在的世界。七、思考讨论,要求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l、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他进入桃花源之前见到了怎样的景象?(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复前行,欲穷其林。”2.渔人在桃花源见到的景和人有何特点?桃花源人对外界社会情况了解吗?用原文回答。(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人们根据渔人作的标志再去寻找桃花源,结果怎样?“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八、根据以上问题,理清课文结构。课文以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源。第二部分(第2~3段):写渔人在桃花源的见闻。第三部分(第4~5段):写渔人离开、再寻桃花源的经过。九、巩固与创新性应用。1.复述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2.用下列词语造句:(1)无人问津(2)豁然开朗(3)怡然自乐十、作业。1.总结出古今异义的词语。2.背诵课文。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新课。指名学生朗读,学生听读,想象画面。思考:桃花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二、师生共同学习体味桃花源“美丽、快乐、奇异”的特点。1.桃源之“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