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时教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八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时教案-新人教版.doc

八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时教案-新人教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熟练掌握重点的文言实、虚词,并能准确翻译课文。2.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熟练掌握重点的文言实、虚词,并能准确翻译课文。学习重点熟练掌握重点的文言实、虚词,并能准确翻译课文。导入新课同学们听过“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吗?知道它出自哪里吗?它出自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桃花源是怎样一个地方呢?为什么说它在“世外”呢?如果同学们想知道这一切,就让我们一起从《桃花源记》这篇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陶渊明(365--427)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别号“五柳先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不仕。田园生活是陶诗的重要题材,因此后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对现实的失望,迫使诗人回到诗歌中去构筑一个理想的社会,《桃花源诗并记》是他这一思想倾向的反映。除田园诗之外,陶渊明还有歌咏勇士的诗,有充满爱国热情的诗,有消极避世的诗,由此可见其诗歌思想的复杂性。陶渊明的诗多取材田园风光、平常生活,运用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直率地抒写而出,这就使人感到自然、亲切,情感真挚,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引导读者去体味其中悠然冲淡的情致,走进诗人所营造的意境中去。但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展。他曾做过小官,因“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他曾写一首《桃花源诗》,本文原来是诗前的序文。记:是古代一种文体,以叙事、描写为主。本单元还有《核舟记预习导学1.读通课文:①自学阅读知识链接,再结合课下注释中的注音大声朗读课文。②画出不认识的生字。③画出停顿不准的句子。④组内核对校正字音2.读懂课文要求:结合课下注释,小组内合作疏通文意;不会的做好记录。重点字词做好标记。一、检查预习1.填空:《桃花源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_,名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朝_______(填地点)人,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___诗人,别号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作品。2、给加点字注音:豁然()俨然()怡然()阡陌()邑人()间隔()垂髫()语云()平旷()缘()诣()遣()要()刘子骥()落英缤纷()郡下()3.解释下列词语:黄发垂髫阡陌交通豁然开朗无人问津二、自主学习1.有感情的、节奏合理的、大声的朗读课文。2.借助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并用双色笔做好笔记。三、交流展示(一)合作交流:将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先一对一解决,不能解决的在小组解决交流,实在不行的在全班“展示”时提出来。要求:起立迅速,声音适度,不说废话,组长组安排发言次序(二)展示点评:“自主学习”中1、2、项,要求:在翻译文段时,先指出需要重点掌握的字词,然后翻译整句,并为同学答疑解惑。四、当堂检测1、解释加点的词语(1)渔人甚异之:(2)、欲穷其林:(3)、林尽水源:(4)、仿佛若有光:(5)、才通人:(6)、豁然开朗:2.找出通假字,并解释:便要还家:3.解释一词多义的现象:①寻向所志:寻病终:②处处志之:寻向所志:③便舍船:屋舍俨然:4.辨析古今词义不同: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不足为外人道: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阡陌交通: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芳草鲜美:古义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